如何把握提竿的早與遲???其實這個問題就很多大的釣魚者的經驗在裏面了,但也並不是全無規律可循:

  不同品種的魚,攝食的特征也不同,有的魚吃餌輕柔,有的魚吃餌兇猛。比如鯽魚,當它發現食物後,並不馬上吞食,而是看一看,轉一轉,用尾巴扇一扇,再嗅一嗅,嘗一嘗,最後才借助水流將餌吸入口中,反映在浮標上是上下點頭多次才擡標,也有直接擡標的現象。因此,釣鯽魚的提竿時機要定在擡升標的過程中,而不是將標擡送到頂,也就是說提竿宜早不宜遲。鯰魚嘴大且饞,見餌咬住就拖走,反映在標上是快速下沈,但此時不宜急於提竿,要選在下沈後而不是剛下沈時,小魚吃鉤是先逗後吃,只要見其咬住立即提竿,早提比晚提中魚率高。而釣大魚要等其將餌吞入口中時再提竿,提早了容易掛牢。

  與餌的類別及軟硬相關

  餌分葷素,也有軟硬之別。釣食葷類的魚要用蚯蚓、小蝦等葷食做餌。因為葷餌既耐泡又抗魚咬,既不會散落也不會脫落,因此,用葷餌提竿不必超前。而素餌就不能一概而論,軟餌提竿宜早,用於釣流水,深水和風天的硬餌,提竿應相對晚一會兒,用嫩玉米粒、薯丁等固體素餌,提竿也要稍晚一些。

  與水的深淺及子線的長短相關

  在不足一米的水域,由於子線長度的關系,浮標的反應十分靈敏,因此,要晚點提竿,在2米以上的水域釣,信號傳導到浮標上需要時間,反應比水淺慢,所以,必須早提竿,用短子線宜晚提竿,用長子線宜早提竿,這與水的深淺成正比。

  與季節及氣溫相關

  在嚴寒的冬季釣魚,或冰融雪化的初春,由於氣溫低,魚身體僵硬,基本不活動或活動範圍很小,此時魚進食的欲望極差,即使吃餌動作也很輕,很小見到高擡標和黑標的現象,所以,只要標動就要提竿。換言之,在這兩個季節釣魚時提竿宜早,而在盛夏和秋季,天氣變熱,水溫升高,魚進入活動覓食旺盛期,此時魚吃鉤時應按常規或稍晚一些時間提竿。

  與水的流速相關

  按水的流速區分,有急流、緩流、平流和靜水,在我們這裏的春季釣急流主要釣灘頭魚和鴨綠魚。采取拋投毛鉤的釣法,也可掛蚯蚓釣。急流中的魚吃鉤一口咬定,令人猝不及防,所以,只要見到竿梢動,必須立即提竿,信號稍縱即逝,宜早不宜晚。釣緩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魚吃鉤同急流一樣突然襲擊,因此,提竿與吃鉤要同步進行。另一種可按常規提竿,平流和靜水要依據水情和魚情酌定提竿的時機。

  與鉛墜的大小重量相關

  采取休閑釣法時,通常是鉛墜落底,兩只鉤橫臥,此種釣法魚訊傳導較慢,提竿也要慢半拍;而用競技釣法時,通常用懸墜釣釣法,信號反應快,提竿要按常規或早半拍;總之,輕墜宜早不宜遲,重墜宜遲不宜早。

  綜上所述,把握提竿的早與遲,必須以釣獲的魚為尺度,就是要在魚把餌攝入口中吞咽或轉身離開的一瞬間提竿。因此,早要早得合理,遲要遲得適當,過於超前或拖後都不可取!中國釣魚人網 整理提供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