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熱播《李小龍傳奇》,裏面的一句話,也是李小龍習武的原則,武術就得相互交流才能提高。現在:
某些釣友把釣餌當作秘方,秘不傳人。其實釣小魚的餌,無密可保。只是地理環境不同,對一些昆蟲捕捉不易和比較難找。加之,對一些小昆蟲的俗稱,無法用文字來表達。由於本人知識淺薄,又非昆蟲學家,講不出這些昆蟲的學名,只好以音代稱。
首先說葷餌,主要是找溪流淺水石頭下面的寄生小蟲,俗稱水,呈灰黑色,象蜘蛛一樣多腳,沾水爬行極快,有0.5厘米大,最大不超過0.7厘米。抓來以後,放在小瓷碗裏帶去出釣。這種昆蟲出水後極易死亡,春天裏氣溫較暖時,也只能活兩個小時,死後即腐爛而無法上鉤。初冬後就會在水中消失,到明年初春後,隨著春天雨水增多,河床流水增加,在淺水石頭下又能抓到。另外是俗稱沙蟲,全身呈土黃色,有1.5厘米長,頭殼堅硬,由於我們居住內地山區,不知海岸邊裏沙蟲與它是否屬同類。到了深秋它從沙中鉆出,生有透明的兩翼,夜間飛往路燈或有燈亮的窗戶停留。腹中全是堅硬的卵籽,不久即死亡。捕捉沙蟲要用工具,把水中的泥沙連水一起舀出水面,瀝掉水,見泥沙中有蠕動點即有一條沙蟲,用盛黃沙的器皿把它養起來帶走出釣。夏天太熱,也只能養一兩天就會死亡。必須現挖現釣,所以找有沙蟲的沙灘是個難題,有的地方挖了一片而沒能挖到一條沙蟲而掃興。哪些地方有沙蟲,全靠釣手的經驗積累。沙蟲比水個長而大,顏色鮮黃,另有一種臭味,很能吸引溪魚前來搶食。用沙蟲去釣,還能釣上橫鮎、大鯉魚及溪流中的鯽魚等。因為,上述兩類昆蟲長年累月棲息在水中,如遇洪水,又會被大水沖到下遊,成了溪魚搶食的佳肴。所以溪魚咬鉤非常大膽,上述兩類昆蟲是最理想的葷餌。
還有蠅蛆(專吃豬、牛骨頭長大的蠅蛆),可以到小鎮上專做豬頭熟肉加工戶旁,用塑料編織袋裝骨頭的袋上,就養育了很多的蠅蛆,在早上太陽沒上山前,用小木棒在袋邊一敲,沒幾秒鐘就能抓到幾百條,釣不完倒掉,第二天再去抓,現抓現釣。這種蠅蛆比自家養的減少臭氣,抓蟲時比家養的蛆更好一點。不釣魚後,用肥皂一洗手也就幹凈了。而家養的蛆,釣完魚後,用肥皂洗兩三次手,還留有臭味十分難聞,故而被多數釣者所放棄,只是在深秋初冬沒有水下昆蟲的情況下勉強用之。但是其效果沒有水下昆蟲好。在夏天用蒼蠅及初夏用菜蟲(青色)雖也能釣,但效果都與前者無法相比。
其次說說素餌。素餌最好是面筋。特別是秋末冬初,昆蟲難找後,用面筋也是釣小魚的最理想的素餌。釣法是摘一粒像米飯大小的團粒,再蘸點炒過的麩皮下水甩釣,也可以蘸點香精餌如鯽魚散、玉米麝香粉等效果也相當好。釣素餌,一般在凈水區垂釣,更適宜在大中型水庫釣小魚,但必須打窩。
面筋的製作:取大把面粉,略加一點食鹽,用一點點清水,先揉成團面,要越硬越好。加水太多,把面揉軟了,會把澱粉和未擰成團的面筋一起洗去,而一無所獲,只有把面揉硬一點,增加互相牽引力,邊洗邊揉,最後又白又粘的面筋就出來了。
在素餌方面,也可用飯粒,或者白酒浸飯粒(一般可以使用一星期),番茄加面粉,豆腐渣加面粉,都可以成為釣魚的素餌,但是,相比之下,效果還是面筋最好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