鰱魚古稱嶼。現俗稱白胖頭、白鰱、水鰱、鰱子魚等,是人工餵養的四大家魚之一。鰱魚在我國分布很廣,主要水系中均有它的蹤跡。
鰱魚棲息於水的中上層,常結群遊戈、覓食。鰱魚以食浮遊植物為主(包括粘附在藻類上的細菌)。由於鰱魚攝食方法是一種特殊的類型——濾食型,故按常規的方法垂釣是很難釣到鰱魚的,不過隨著垂釣者垂釣技術的提高,鰱魚也不再難釣了。現從垂釣氣候、垂釣地點略作介紹,供垂釣者參考。
(1)垂釣氣候:鰱魚攝食強度最大的時節也是最易釣醚的時期。鰱魚喜溫怕冷,每至“秋未、冬天,氣溫下降,水溫較低,鰱魚群居於水體中層,基本不攝食,自然很難釣至“。春天與仲秋,氣溫較高,但攝食強度不大,也難以釣到。而在夏天,氣溫很高,這時浮遊生物大量繁殖,為鰱魚提供了最豐富的食物,是鰱魚最為活躍、攝食強度最大的季節,也是垂釣鰱魚的最佳時節。在這個季節裏,也並不是每天都宜於釣鰱魚。因鰱魚的耐低氧性能很差,只要水中缺氧,首先有反應的便是它們,它們會成群在水體面遊動,把嘴巴伸出水面吸氧,形成黑壓壓的一片,這時它們急於吸氧活命,哪還會去攝食呢!這就是俗話講:“魚浮頭,魚簍空”。因此氣壓低,如悶熱、暴雨之前;水體淺,水溫過高;水過肥,浮遊生物過多等,都不是垂釣鰱魚的時候。
(2)垂釣地點:鰱魚雖以食浮遊植物為主,但也是攝食藻類的典型魚類,其吞食的主要成分是各種矽藻、甲藻、金黃藻、黃藻等,在腸管中也出現有輪蟲和小型甲殼動物、原生動物等。鰱魚也食草魚糞便及人畜糞,也喜食人工投餵的精飼料。因此,凡是浮遊生物豐富的水域、有漂浮草魚糞便的水面都可選作醚魚的釣點。另外在有活水流入的地方,因活水帶來了氧氣,還帶來了大量的餌料,在這些地方垂釣,也必有所獲。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