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4年起,許多品牌釣竿不約而同地采用了數字代碼。這些數字代碼到底是什麽意思呢?

  池塘以外水域,魚種復雜、大小不一,如果釣小魚時突然來條大魚,或者水淺魚烈,水深魚沈,該選擇哪種釣竿? 一般來說,釣魚人對竿的考慮主要有三點:一是輕、二是韌、三要有一定的強度,若釣風粗獷則再加一個硬字。然而,釣竿的長度、粗細、彈性和硬度是在“娘胎”裏就註定了的,一支竿適合釣什麽魚,對應哪種釣法,是不能亂來的。出於指導釣魚人選好、用好釣竿的目的,生產者對釣竿進行分類、標號是完全必要的,可是我國的釣竿至今沒有一個具體標準,即使標準化了,其權威如何也是個問題,生產者會根據市場需要來改變和調整產品規格。

  下面以4.5米2號“臺釣竿”為例,解讀一組數字:

  浦の玄  先徑:1.1毫米,元徑:12.65毫米,重量:105克

  客  友  先徑:1.3毫米,元徑:12. 8毫米,重量:138克

  玄聖峰  先徑:0.6毫米,元徑:14. 2毫米,重量:132克

  一、釣竿的號

       

        當一個品牌形成後,為了說明這個系列中某一規格(長度)的釣竿有著不同性能和特點而用號來區分。如浦の玄:0~8號;客友0~6號;玄聖峰0~8號,一個號對應著一個元徑,但它同時又具有不同的調性和重量,同樣4.5米的釣竿在“浦の玄”和“玄聖峰”這兩個品牌有9個品種;“客友”有7個,分別針對不同魚種和不同的釣法。如果是釣尾重150 克以內的鯽魚,方式是臺釣,可以選擇0~2號;若釣大鯽和不是太大的鯉魚,風格又比較強悍,比如飛魚,應選擇3~5號;6 號以上適合魚種復雜、大小懸殊的水域,釣法可以放寬並兼容多種風格。

  二、先徑

  這是個日本詞,意為竿梢直徑,即釣竿第1節前端的直徑。由於釣竿的第1節有實心和空心之分,單憑這個數字無法說明,所以網上購物時一定要把它弄清楚。若釣竿的號數相同,都是空心竿梢,則先徑細的彈性強,曲線流暢,先徑的粗細決定了承重強度的高低。然而還要註意,空心竿捎細了會出現蛇形,影響傳力。實心竿梢比較細,它有兩種材質,一種是碳纖維,一種是尼龍,前者韌性足,後者彈性強,各有千秋。不難看出,先徑的粗細是由它的材質和工藝決定的,但具體到釣什麽魚,怎麽操作則又同線組連續在一起,先徑粗的空心竿梢適用子線可以粗一點,細了容易拉斷;先徑細的實心竿梢可以用很細的子線,就是遇大魚也可以應對。

  三、元徑

  來自日本的外來語,指釣竿最後一節的直徑。現在細支竿流行,是因為它適合池釣快魚,由此衍生的是指壓式掌心握竿與頻繁提竿,但釣慢魚、釣混合魚就不能見信號就提,要吃準鉤入魚嘴才會提竿。元徑粗一點,手上的感覺變了,握竿位置也會前一點,動作不如細徑竿利索,提竿自然而然放慢,是與釣慢魚相配合的。但同是2號竿,浦の玄12.65毫米,玄聖峰14.2毫米,粗細與手感的關系是前者適合視覺敏銳,反應快的釣手;後者符合視力減退,常常要等一等,再看一眼漂尖動作才能作出反應的釣手使用。另外,元徑粗細又與釣竿“腰身”的硬度聯系在一起,這就造成了對應不同魚種能力的差別,元徑粗的操控大魚方便;元徑細的適合巧纏慢遛,能把大魚遛得死去活來。

  四、重量

  釣竿是不是越輕越好? 對於一個習慣了傳統操作方式釣手來說,九十幾克、一百零幾克的釣竿拿在手裏猶如一根草,提竿不是把魚飛上天,就是拉斷釣線、撕破了魚嘴。但對於提竿不超過75°,釣技到了一定境界並喜歡用竿來稱量魚重的釣手來說,輕可以體現技巧,鍛造完美。

  從製造者來說,一支釣竿賣給哪個等級的釣手是不確定的,他怎麽釣,釣什麽魚也是不確定的,為了使自己的產品在任何情況下都能被認可,他就不能不考慮材質對性能的保證作用,即第1節用什麽材料,第2、第3節用多厚的碳布,並結合手把用材綜合考慮而把重量放在其次了。所以釣竿重量只關系手感,與性能無關。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