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釣魚人頭痛的子線纏線斷線的方法。子線纏線、斷線是釣魚人一件很頭痛的事,特別是在搶時間,釣快魚的比賽中,子線頻繁打結和更換直接影響到釣魚的速度和比賽成績。所以,釣魚的人都很註意盡力做到子線少纏、少斷或不纏、不斷,這也是提高競技釣魚成績的一個有效途徑。纏線、斷線雖是釣魚中最常見的一種現象,但是,通過努力和采取一些相應的措施,我們可以大大地減少子線斷、纏的概率。經過實踐和分析,本人小結了一些解決的竅門和方法,現整理出來,供大家參考。

    一、子線的購買、使用要挑選。不同品牌、質地的子線有不同的性能和表現。在選用子線時,要用手輕輕地感覺線的質地和線的粗細,線徑要求均勻,線體要求柔軟,線表要求平滑,沒有凹凸感。子線的拉力值要求基本達到,線的表面要求有保護層或經過靜電處理。線的記憶性低,且兩條子線間有一定的排斥性。這樣的好線下水後會自動分開,提起來也不易相纏。釣生口快魚時,我們還可以有意選用碳素線。這種子線質地較硬,不容易相纏、打結。

  二、子線長短要適宜。能不能把魚釣好,除了技術外,其實還有很多其他因素。隨著氣候、氣溫、釣法、水情、魚情等的不同,子線的長短也隨之要做出相應的變化。釣浮、釣小魚、釣快魚時,子線一般要短,掌握在10-15厘米;釣底、釣較大魚體、釣慢魚時,子線可以適當加長到15-20厘米。子線短,擺幅也短,相纏的空間和可能都減少;子線長,擺幅大,相纏的概率也大,這個道理大家都知道。在一些釣法中,如確實需要長腦線,我們可以通過上移鉛座和墜子來增加擺幅,同樣可以達到長子線的效果。

  總體來講,我贊同買好一點的子線,雖然價錢貴些,但值得。少斷線、少纏線、少換線、少跑魚,什麽都賺回來了。也能給你的釣魚過程減少一定的煩惱,讓你有一個好的心情。我一般用的子線是名人或up系列的產品,或西格系列的碳素線,效果不錯,感興趣的釣友不妨一試。

  三、子線謹防受傷。雖然你選購了較貴、質地較好的子線,但由於綁結和使用過程中不註意,子線容易損傷。子線的損傷是造成斷線、纏線的重要原因之一。為此,我覺得應該註意以下幾個環節:

  1、綁鉤時,要特別註意,最容易讓子線成麻花狀受傷。手綁時,捏鉤壓線的那只手用力要輕、松,另一只手抽線動作要慢,最後拔緊時,用力不能過猛。一句話就是子線在鉤柄打結拔緊後,千萬不能受傷;用機器綁鉤時,抽較細的線,一定要註意,不能讓子線受損、變形、甚至成麻花狀。子線卡得過緊受傷後,我們就要廢棄舊線重綁。千萬不要舍不得,而將就著用。

  2、有些人習慣把綁好的鉤依次掛在簡易子線板上,然後把整塊線板隨便塞進魚護包或竿包,這樣存放是不科學的。子線、鉤容易被硬物擠壓,剮傷。把綁好的鉤線最好是有序地掛在子線盒裏。由於有硬殼作保護,子線不會受損。還有一點值得註意的是,鉤上板時,子線不要繃得過緊,以免被拉細卷曲。

  3、更換釣鉤時,要註意子線和八字環的綁法。子線與環的結打好後,要註意抽緊的力度。最好不要兩根一起抽,一根根分別抽緊,力度以不損傷子線為宜。這樣綁的鉤至少有兩個好處:一是打結方法的不同使二根子線之間留有一絲空隙,能自然下垂分開;二是由於用力適宜,子線在打結處不會受傷。

  四、鉛皮的選用和卷法。垂釣中,鉛皮的選用也是很重要的,對提竿頻繁的競技釣來說,尤其如此。

  1、選用時,要用色澤較黑,比重較重,手感好,卷動自如,質地柔軟,薄厚均勻的鉛皮。市面上加工成條,看上去亮亮的,手感較硬,偏輕,純度差的鉛皮,最好不選用。否則,卷在鉛皮座上,體積過大,提竿時阻力加大,線組易旋轉纏線。

  2、鉛皮厚度要適當、均勻。用過厚的鉛皮不易剪、卷,且鉛卷中間易留下空隙,影響漂訊。用過薄的鉛皮,其鉛卷外層揚竿時常張開,子線容易被掛住、夾住,甚至受傷、繞纏。

  3、要修圓鉛卷的末端鉛皮,不要留棱角,鉛皮末端橫截面最好還要用指甲剮平,使其光滑、伏貼、一體,否則也會傷及子線或破壞鉛皮座的平衡。

4、盡量不要在鉛皮中間夾小鉛皮塊。因為小鉛皮塊一加,會使鉛卷局部外鼓,加大一邊重量,破壞了鉛皮座總體平衡,致使鉛座在下水不跟線組垂直,而呈一定的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