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釣與淡水釣最大的區別是海釣幾乎都在有流水處進行,而淡水釣幾乎都在無流水處進行,因此淡水釣中的溪流釣拿來比喻海釣是最合適的。比方說海釣時你的誘餌入水後會因為比重、流速、流向的不同而造成餌料沈到底時位置不同,而池釣與水庫釣誘餌只需拋準大約魚漂位置。那如何判讀餌料入水後因流速不同,沈到哪裏?

  首先拋一勺誘餌入水,約五秒下沈距離A目視水流角度及方向,餌料入水後的霧化狀態,判讀餌料下沈B距離會有多長,底處位置會在哪裏,範圍有多大(這是海釣最重要的,見圖一),分析誘餌會不會太幹或太濕,浮水性與沈水性物質比例,再進行調整,當然餌勺大小及餌團大小也會有所影響!魚到底在哪裏,大海那麽大,又有上層魚、底層魚、中層魚,又有本地魚、回遊魚。首先設定你要的對象魚,淡水有兩大魚種,鯽魚與羅非魚,海水也有兩大魚種,黑毛魚與黑格魚,北方有鯽魚和黑毛魚,南方也有羅非魚和黑格魚,只不過是淡水魚與海水魚之分別而已。

  南方黑格類似本地魚,也可以說是底層魚,常藏身於X處(見圖二),有角落的地方,餌團適合使用大一點,黏度硬一些(用水調整),至於霧化狀態,要看水清不清。北方黑毛類似回遊魚,也可以說是中上層魚,大部分在本流與潮目間帶旁的中上層,為什麽要這樣解釋呢?(見圖三),X處也有魚,只是沒那麽多,餌團適合使用小一點,黏度軟一些(用水調整),霧化狀態也要看水清不清。一般誘餌會用南極蝦做主料,粉餌依魚種不同,選擇浮水性與沈水性物質比例產品進行調整,混合後再加入適量水進行調合,至於其它添加物,往往要靠釣友憑自己的經驗去搭配,打餌方式是使用餌勺撈起餌料往外拋,控製好手腕的力度,將餌料呈扇形拋出。

  說到這裏本人解釋一些問題,比方說什麽叫做潮間帶:就是流水與較靜水流的中間上面,常常會有浮遊生物或垃圾聚集,產生一條明顯紋路。什麽叫本流……容我暫時不解釋,還有很多技術性和技巧性的問題並不是一下子就能解釋清楚,而且講太多又不行,例如旁邊若有其他釣友在時,你的誘餌該如何施打等等其它問題,以後再談,至少本文重點已經講完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