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垂釣入門基本功 【中國釣魚人網】垂釣仿佛學生的一門功課,要學好,必須端正學習態度和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識,方能舉一反三,在考試(垂釣)中取得好成績。
一、垂釣活動的心理要求
1.能守靜,有耐心。幹任何事情,心態安定是基礎。在垂釣過程中,有時可能幾個小時釣不到一條魚;到野外垂釣還可能要忍饑挨餓,經受日曬雨淋,因此垂釣者沒有超乎尋常的吃苦精神和持久守靜耐煩的心態是受不了其中的孤寂、勞苦的。因此守靜耐煩是初學垂釣者所必須跨過的第一道坎。2.戒急躁,善思索。脾氣毛躁和不善動腦的人如不克製和轉變,在垂釣中是難有進步和收獲的。我們有些學釣者甚至老資格釣魚者,只要在窩點守一陣漂不動或釣獲不佳,便心焦氣躁了。不是狂撒、亂撒誘餌打窩弄個人動水響,左右不安,就是四處遊走,東一槍西一槍把釣域轉幾個圈子。殊不知“釣魚貴在練氣功”,毛躁為垂釣之大忌。再有就是有的釣友也釣了多年的魚,仍是沒多少長進,釣技平平。原因何在?不善於從日常的垂釣中總結思索。釣魚如同行軍打仗,講究對天時、地利、釣具的搭配、釣法的適用等進行分析和總結,琢磨魚情(知彼),發揮主觀能動性(知己),用戰術製勝。塘庫中的魚因釣的人多了也會變得刁滑難釣,釣魚人不善於總結成敗,思索提高釣技,難怪少有長進。
二、加強對魚性的了解
近水知魚性,是垂釣者必備基本功之一。為方便初學者了解魚情,筆者把淡水垂釣中幾種常釣魚的魚性列表(主要為我國廣布性魚類,見表一)。
註:在淡水魚中,鰱、鱅魚雖也屬廣布性魚類,但屬濾食性魚,為養殖重點魚,許多塘庫禁釣,且釣法另有不同,這裏不作列舉。另還有一些區域性很強的淡水魚,也不作列舉。
三、垂釣之前“望、聞、問、切”
“望、聞、問、切”如同老中醫診病,是全面了解情況,做到對癥下藥的基本手段。以上四點,對垂釣者準確判斷魚情,增加釣獲量大有裨益。
1.望。就是發揮視覺功能,詳加觀察。望應有針對性:①望水表有無魚翻動浪花,水面有無魚聚群遊弋。②看水面有無魚在水底呼吸、覓食泛起的氣泡(泡分魚氣泡和自然氣泡,不同的魚又泛起不同的泡,見表二)。③望水質的清濁,水的漲落。水體的清濁,由含泥沙多少決定;而水體的肥瘦,則取決於浮遊生物的多寡。水體較渾,一般由大雨、外來水沖入形成,水體見漲,且渾濁無比,垂釣效果肯定不佳。而水體較清,且屬退水階段,釣獲也不佳。就水體的顏色而言,若水色清,說明水質瘦,水中藻類植物與微生物含量少,肯定魚不多;如水色渾而不濁,呈淡黃色、白黃色、黃綠色或深青色,說明水色良好,肥瘦適中,適合魚生長及覓食,釣況一定不錯。如水色呈綠褐色,水面漂浮有黑乎乎的東西(一般投放了人畜糞養魚,有機物含量大、浮遊生物太多),說明水質肥,魚易缺氧,不想吃食,垂釣困難。如水色呈黑紫色且臭氣熏天,說明水體汙染嚴重,更不能垂釣。④望水域四周的地理狀況,即水域的形狀,有無進出水口、塘主搭建的餵料臺、充氧裝置,洗衣洗菜的地方,什麽地方有草,什麽地方是灘,四周有無莊稼地、樹木、巖壁、灣及凸凹之處。⑤看水域四周有無垂釣者踏動、蹲守後留下的痕跡,水域上方或釣位四周有無電線、樹枝,在什麽地方打窩垂釣安全、方便、易於遛魚、取魚。
2.聞。就是發揮嗅覺作用和聽覺作用。到了垂釣水域,可先用手捧水嗅聞。一般而言,水體中魚較多,會有一股淡淡的腥味;如水質不好有汙染,也能嗅出一種怪味。同時,也可發揮聽覺的作用,聽魚在水裏活動、覓食發出的聲音。尤其是在有水草、水生植物處,會聽到魚在水生植物中活動所發出的聲音。
3.問。問可以使我們對所要垂釣水域的歷史和現狀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數。問應註意兩個方面:一問當地人,主要是了解水域修建或有無幹枯的情況,水域中餵養了些什麽種類的魚,是不是開放塘有無人釣,釣起的魚大小等等,並盡可能多問幾個人,進行對比分析。問當地人的目的,是為下一步問魚塘主打下基礎,以免魚塘主因利益關系誇大其辭,蒙騙釣魚人。二是問魚塘主,主要問魚塘中放了些什麽種類的魚及放養時間、大小,平時餵魚用什麽東西,什麽時候餵,在什麽地方餵。尤其是計時按竿收費的塘,更不能輕易相信魚塘主說的一切,不盲目繳費下竿垂釣。
4.切。望、聞、問都局限於表象,切才是進入正題的手段。切,應遵循如下步驟:①打窩看魚星。魚較多的水域,打窩後魚能較快地進窩覓食,水面會泛起魚星,釣者可根據魚星多少、大小判斷魚情。②用竿見分曉。打窩後魚星泛起,就可伸竿試釣。如魚很快就吞餌上鉤,說明水體情況正常,魚較多且少有人釣。有的水域打窩後魚星不少,魚卻難上鉤,則說明要麽常有人釣,魚變得刁滑;要麽水質較肥,魚沒什麽攝食欲望;要麽就是水體中水溫、溶氧量異常。另需註意的是,有的魚塘主說得天花亂墜卻不允許試竿,其中必有“貓膩”,謹防上當。
四、觀漂識魚訊
魚的吞餌狀況,釣魚人只能靠觀察浮漂的動靜來獲取魚訊,決定是否揮竿上魚。最常見的漂相是送漂(又稱回漂)和黑漂(又稱悶漂)。這兩種典型模式,初學者很易掌握。只是要註意的是,如果氣溫、水溶氧呈不正常狀態時,送漂和黑漂不規範(以七星臥漂為例,調水狀況為沈四浮五)。送漂:只送半粒至多一粒,然後再無動作,易誤判為小雜魚鬧窩或魚撞線,錯失提竿時機。黑漂:輕微顫抖後略沈半粒至一粒,漂動即停止。這時起竿的最佳時機是漂剛回送或下沈時,其過程很短,垂釣者若不是精力高度集中,稍有遲緩即錯失良機。送漂和黑漂比較簡單,在這裏,筆者列舉幾種魚吞餌時不常見的漂相,以增加閱歷,提高中魚機會。①漂橫移。其表象為漂顫抖後不送不黑,作平穩橫向移動。此時魚已咬鉤,起竿大多中魚。②漂點顫。表象為漂連續發生點、顫,輕微的送或沈。此時魚已咬鉤,起竿即中魚。③送漂後迅速回復原狀。其表象為漂一粒粒送平,很快又回復原狀。出現這種狀況多為蝦、蟹腳爪撥動所至,起竿為空鉤,或感到被什麽東西掛觸一下。④黑漂後迅速回復原狀。其表象為漂一粒粒很快斜飄入水,而後又恢復原狀。這種現象多為小雜魚在吞咬餌料,可暫避一會兒。
五、從漁諺中掌握季節、天氣、地理環境與垂釣的相互關系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