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記住視標的五個點 切記【中國釣魚人網】 手竿的浮標,一般在標體上部都標有一些色段,作為視標,俗稱標尾、標尖子。釣者就是通過觀察它在水中的升降來了解線組和釣餌在水中的狀態和變化;並感知魚就餌時的情形。如果我們在了解了浮標自身標點符號之後,根據浮標的性能,在標體上設定幾處標點,就能更細微地觀察線組在水中的全部動態,發現更多的魚訊,使垂釣越發精彩誘。
一般人在垂釣時往往只記住視標上的兩個標點,即一個“調”點,一個“釣”點。而我認為做為一名競技愛好者,在垂釣時至少要掌握視標上的五個標點。因為在不同的標點處魚來就餌時,標的動作各有不同;而相同的動作出現在不同的標點處時,不一定是有效魚訊,見標動就提竿,不但空竿率高,而且會常常錯過有效魚訊。
1、A點:浮標入水後因鉛重站立並有幾拍的停頓時間,此時標體與水面相交點就是A點。A點也可以稱為鉛重點,鉛墜以下的重力不包括在內。但是,A點不一定是浮標的重心點,如果鉛墜較重,浮標會從重心點的上方立起。A點是釣者必須牢記的點,因為從A點起浮標已進入底層降訊的預警範圍。
2、B點:釣者雙鉤不掛餌“調”的目數,就是浮標的B點。B點也可以稱為監界點。按“臺釣”理論講“調四釣二”時,四目就是B點;“調五釣三:”時,五目就是B點。這種空鉤調標法叫下調法,是目前使用較為普遍的調標法。我認為用這種調標法確定B點是比較盲從的,並且使B點失去了臨界點的意義。
我之所以稱B點為臨界點,是因為B點對一名競技釣愛好者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一、在實際垂釣中從B點起,浮標下沈才是餌的重力所致;也可以說B點是稱量餌重的起點。二、無論釣者想讓單餌觸底,還是雙餌觸底,或者是雙餌離底,都要從B點開始調整浮標。三、在釣靈時浮標自然上升到B點時,就證明雙餌已完全溶化,雙鉤恢復到調標時的直立狀態。
“臺釣”的下調法,如調四釣二時,因沒有稱量雙餌重量,無法證實兩目的排水量等於雙餌重。所以釣兩目時無法判定是單餌觸底。如果雙餌重小於兩目排水量,浮標會高於兩目,雙餌等於兩目排水量,雙餌可能離底或下餌觸底。當雙餌重大於兩目排水量,雙餌會完全觸底。同樣是釣兩目,雙餌在水下的位置卻有如此多的變化,而釣者只能去猜測,無法確定釣餌所處的位置,很是被動。
另外,釣靈時如雙餌重大於兩目排水量,當雙餌溶化掉的重量等於兩目排水量時,浮標會升至B點,但不能證明雙餌完全溶化。
所以要想清楚地知道雙餌在水下的位置和線組的狀態,並能根據需要來調整它們,只有改用競技釣鯽法的上調法來調整浮標,設定B點。
3、C點:(也可稱為最靈釣點)從B點說C點是雙餌重的一個標點;從整支浮標來說,C點是水中線組包括餌重的全重點。當浮標停在C點,雙餌懸浮時,B點到C點的下沈量等於雙餌重,線組處於繃直狀態,全重等於浮標的實際浮力。這時無論來自何方的一點點外力移動釣餌,都會打破這一平衡現象,使C點以上的剩余浮力產生升降變化。
4、D點:在確定B點和C點之後,掛單餌測定,此時浮標會停在B點和C點之間,這個點就是D點。也可以稱為單餌重標點。
5、E點:釣者設定的釣點就是E點。如按“臺釣”調四釣二講,兩目就是E點。調五釣三時,三目就是E點。E點可以由釣者設定。但按競技釣鯽法的上調法確定C點後,E點無法高出C點,只能在C點和A點之間選擇。
以上五個標點,在設定時還需要註意以下問題:按“臺釣”下調法確定C點時,如B點設定過低,掛餌太大,浮標浮力又過小,會導致浮標完全沈入水中失去C點。如果采用上調法,可以避免這一現象。
競技釣鯽法的上調法就是掛餌調標法:首先根據釣者的視力和看標習慣來設定C點(C點一般定在兩目左右)。然後掛雙餌,通過加減鉛皮在雙餌不觸底前題下,使浮標停在C點。然後去掉雙餌,浮標小升至不動時,浮標與水面相交的點是B點。調標時所掛的雙餌大小盡量和實釣時所掛的雙餌大小相同,這樣在實釣時才不會因餌重不同造成C點產生變化。當然餌重絕對相同是不可能的,而C點有一些變化也無礙大局。一旦餌重略有變化,可以重新確認C點,B點不受影響。釣魚技巧
我們在垂釣中為了找到一個中魚率高的標點,經常調整浮標:一會兒釣靈、一會兒釣鈍,一會兒調靈,一會兒調鈍。但是,釣靈與釣鈍的區分點在浮標的什麽位置上呢?這個問題“臺釣”理論中不曾有過明確說法,也很少有人問津。而我認為,這個被忽略的重要位置,也就是釣靈與釣鈍的中心線就在浮標的臨界點B點上。
當把釣點E點定在B點時,是一種不靈也不鈍的釣法,這時一定是上餌輕觸底,下餌臥底。而釣線因重心垂直原因,上餌與浮標在同一垂線上。而下餌的腦線自然彎曲,兩餌分開一定距離。如兩根腦線等長,雙餌會挨在一起觸底,如分開觸底,腦線會形成一個倒寫的“Y”字。
當E點從B點向C點移動就是釣靈,上餌漸漸離底變成懸垂,當E點移到C點時就是最靈釣法。此時上餌懸垂,下餌輕觸底,水線完全處於繃直狀態,魚從任何一個角度吸動釣餌,浮標立刻會有動作。
這種最靈釣法有時會產生某些副作用:一是釣餌被魚吸動後並未完全過唇入口,浮標的下頓信號即已表現,造成提竿過早。二是小魚吸餌時的阻力大。當小魚剛一吸餌,浮標的剩余浮力會馬上牽製餌的移動,使小魚吃餌不徹底。不過這些副作用可通過相應的調整來克服。
當E點從B點向A點時就是最鈍釣法。這時線組在水中是一個“L”形,雙餌完全臥底,鉛墜下端觸底,鉛墜到浮標的水線是一垂線,懸墜底釣法此時已過渡成了傳統釣法。而這種用競技釣線組,實行傳統釣的方法,在某些時候卻是一種獲勝的法寶。
可能有人會想釣得比A點再鈍一些是否可以?如果把E點移出A點,甚至將浮標橫臥水面時,鉛墜到浮標的水線已無法繃直,也不在一個垂線上,魚訊很難傳到浮標,除非魚兒吞餌後牽線帶墜遊走。
也可能有人會提出,是否可以釣得比C點更靈一些?這也是不可能的,前面已分析過,C點是水中線組包括餌重的全重點。當你從C點再下調浮標,縮短水線時,E點不會越出C點,改變的只是把下餌觸底變成了雙餌離底,甚至到半水。不過離底釣和釣浮,在某些場合是競技釣鯽中兩種十分必要的釣法。
這裏捎帶提一下:有些初學者錯誤地認為浮標調得高(指視標露出水面高)就鈍,調得低就靈。調四釣二比調五釣三要靈,調三釣一比調四釣二更靈。從理論上講,當視標每目體積相同,釣餌重量相等,而且釣餌均不觸底時,這三種調釣法的靈敏度是相同的。無論這三種方法造成的剩余浮力有何不同,全都同樣處在二力平衡狀態。向它們施加相同的重力,必然導致它們相同的體積沈入水中。如果魚吸餌的力可以使浮標下沈一目,那麽這三種浮標在魚吸餌時同樣下沈一目。不過這三種浮標因視標露出水面的目數不數不同,當浮標同樣下沈一目時,對釣者產生的視覺影響是不同的。調三釣一時,視標出水一目。當這一目突然沈入水中,是一種絕對下沈,對釣者的視覺刺激比較強烈,因此提竿的動作會很果斷。而調五釣三時,視標出水三目,同樣是下沈一目,就三目而言是下沈了三分之一,是一種相對下沈動作,對釣者的視覺刺激比較緩和,造成提竿遲疑。
另外有些浮標的視標由下至上直徑漸漸縮小,而每目的長度,除尾目以外變化不大,造成每目的體積逐漸變小,這種浮標調得低是比調得高要靈一些。中國釣魚人網
當掌握了這五個標點後,以C點為上限,B點為臨界點,A點為下限,可以隨心所欲地調整雙餌在水下的位置,並可以通過標點來了解線組、釣餌在水中的變化。這種競技釣鯽法的浮標上調法,適應範圍很廣,而且融合了幾種釣法的優點,是一種更為有效的進攻防守兼備的調標法。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