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人靈活辯證地看待釣諺。常釣魚的人都知道一些釣諺。釣諺,顧名思義是釣魚人之間流傳的諺語,是釣魚人的經驗之談。然而,雖然有的釣諺在釣魚人之間口耳相傳了千百年,也並不是百試不爽的,也還存在一定的誤區。

  就拿“放長線釣大魚”這名釣諺來說,不但釣魚人知道,不釣魚的人也經常說到,那麽這句釣諺有沒有誤區呢?有的。釣魚人都知道,釣竿有2.7米,也有7.2米的乃至更長的(海竿磯竿等線更長),顯然,7.2米的竿比2.7米的竿長了許多,那為什麽釣魚人不都用7.2米乃至更長的竿,還要用2.7米的竿呢?當然,長線在一定的情況下,比如大江大河大庫裏拋得遠,可以釣到大魚,這裏是“放長線釣大魚”這句釣諺產生的根本原因,但是,大魚喜歡生活在深水區,而水庫的大壩附近,江河水流較急的岸邊都比較深,是大魚出沒的地方,如果釣位選在這裏,再采用長線,那就是把鉤拋得遠離大魚,又如何能釣到大魚呢?倒是短竿短線經常釣到大魚。由此可見“放長線釣大魚”這名釣諺是有誤區的。

  還有一句釣友耳熟能詳的釣諺,那就是“釣魚不釣草,等於是白跑”。這句釣諺是說釣魚必須把鉤拋在草邊,否則就釣不到魚,應該說,在一定的時間,比如春天,一定的釣場,如小河小塘,釣草的收獲是比較理想的,所以人們總結出了這句釣諺。而另外的時間,比如夏季,另外的釣場,如大水庫,釣草就不會有好收獲,這是因為水草生長在淺水區,炎熱的夏天,淺水區水溫過高,魚都遊到沒有水草的深水區避暑,這樣,夏天一味地逐草而釣,效果肯定不會太好,可見“釣魚不釣草,肯定是白跑”這句釣諺也存在誤區。

  事實上,很多釣諺都有這種情況,在一定的季節、一定的釣場、一定的條件下,釣諺是對的,當各種情況都發生了變化的時候,釣諺往往又能把釣魚人引入誤區,這也就是人們明明知道“放長線釣大魚”用的卻是短線,明明知道“釣魚不釣草,等於是白跑”卻把鉤拋到有魚的明水區的原因。

  所以,了解和掌握釣諺並照著去做是應該的,但同時還要多動腦筋,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靈活辯證地看待釣諺,克服《鄭人置履》中“寧信度,勿信足”的做法,走出釣諺的誤區,這樣才能釣得更好。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