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釣國人簡稱臺灣釣鯽魚技法為臺釣,臺釣主要是以釣鯽魚為主,鯽魚天性狡猾、多疑,吃餌時都是多次試探,合口味後才敢入嘴,如果餌料不對胃口,立刻轉身而去,所以垂釣鯽魚有相當的難度,不光餌料形狀對口,而且狀態也要對路,還要氣溫合適,如果天氣悶了,熱了,冷了,有風了,變溫了等等,對它的吃餌影響也是很大的,因為釣鯽魚有這麽多的難度,所以釣魚愛好者們把釣鯽魚當成最富有挑戰性的一種即健身,又休閑的娛樂活動。


  臺釣的出現,影響著整個釣魚界,不光是在餌料的入口感覺上、營養成份上,釣組的搭配上,裝備的改進上還是調漂的技術技巧上,對釣鯽魚有了更大的進步和改良,不敢說後無來者,但確實前無古人。


  臺灣釣鯽魚技法最主要的還是它在調漂技術上的研究成果,給後來競技釣有了很大的發展空間。調漂的目的是為了讓魚在水底吃餌更輕松,浮漂上的反應更靈敏,是把鉛墜和漂之間在水裏調成一種平衡的關系,也就是說,這時候漂的浮力要等於鉛墜加魚鉤加線的重量。臺釣調漂技術主要以調四釣二為主,最理想的理論是,一個餌料為一目重量,在調到四目釣兩目的時候,正好是下鉤觸底上鉤懸浮,是最靈敏的狀態,這個時候,只要有魚來吃食,浮漂上馬上就有入口動作,下頓口,明白這個道理,調漂就簡單了。那順便就說說怎麽調漂的:在水深兩米的池子中,把鉤和浮漂的距離調到1米左右,拋入水中,觀察浮漂入水後的情況,如果浮漂下沈看不見了,就說明鉛墜重了,剪輕鉛皮,使浮漂上的刻度正好剩四目。這時候的浮標就算是調好了,下面就是延長浮漂下面的線,直到露出五目的時候,再調回一目,讓其達到四目,上面就是一個找底的過程,掛上餌拋入水中,一般還余兩目,這樣就可以垂釣了,其實在多次掛餌找底的時候,也相當於在做窩子了。在釣魚的時候,我們主要看的吃漂動作是下頓口,也就是猛的一頓,只要有力度的一頓就可以擡竿,那怕只下頓了1/3之目。


  臺釣的餌料是根據魚的可入口性,營養成份和霧化效果等綜合考慮做出來的,一方面需要容易霧化的餌料,方便引窩。另一方面是柔軟合口,容易進嘴,最後是魚願意吃的有營養成份的餌料。餌料要有一個霧化的過程,一般在入水時就開始霧化,到水底後還剩下2/3左右,可維持兩三分鐘的時間,餌料融化後,有霧狀的,也有塊狀的,適合不同的魚喜好。在這和大的誘惑下,魚兒的警惕性低,容易被魚搶食。而且,霧化以後,魚不容易吃飽,釣魚的人就不會成為餵魚的人。魚要吃的過癮,就必須咬鉤才會有更大塊狀的東西吃。


  市場上購買的都是現成的餌料,只要對上一定比例的水後就可以直接使用,自己也可以製作臺釣用的餌料,如一些大豆黃豆,玉米,麩子,土豆紅署之類的,都可以使用。


  其實在我認為,臺釣的裝備也有一些不可缺少的,如直徑三十到四十公分左右的魚護,長約2米,魚護上放上摘魚器,用無倒刺鉤子的時候可以很快的摘魚,還有魚竿支架,可以指向釣點,釣魚的時候不容易偏窩點,垂釣的時候可以入在支架上,減少體力。


  臺釣在線組上的幾點進步,一是加長了子線,為提高下擺時誘魚。二是使用起了雙鉤,增加上魚率的同時還補充窩點的窩料。三是子線比大線要細,增加了靈敏度,而且還防止大魚上鉤後把大線或是魚竿拉斷。四是線組上用了立漂,不光靈敏度高,而且對付吃口比較輕的魚浮標上也能看出來。


  我對臺釣也就這麽多的理解,可能還有遺漏的,什麽是臺釣我想很多人已經不去關心,更關心的是如何利用這麽好的技術來釣獲更多的魚,如果您是一位臺釣的初學者呢,我建議你直接去調漂,找底,釣魚,從這中間找問題。不懂不明白的就多問多請教。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