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丹錐在不同釣組垂釣中的應用  中國釣魚人網 首先是固定式釣組。所謂固定式釣組,就是在海水深度不大、魚量多的時候,或者魚群容易被誘集到淺釣棚或咬餌較熱烈時,浮標可以直接安排在母線上某一固定位置,而不必上上下下的移來移去。
此法通常將浮標設定在距離鉤子不超過十五尺的範圍之內。雖然浮標位置固定,母線一動它就跟著動,但是它並不是魚訊表達最為敏感、直接,還需要看釣者的技術差異而定。但是使用KO丹錐便很容易將技術差異用器材特性彌補。因為KO丹錐容易製造打斜效果,並且下沈時幾乎沒有渦流阻力。
有兩種水流跟一般推送浮標的潮水不同,蓋潮水通常使釣組以較平穩的速度移動,浮標可始終保持在水的表面;會吸引釣組的水流卻能以很大力量突然拉動釣組,使之迅速往深處或往暗礁背後前進,此時浮標將會隨著釣組一起被拉過去,根本無法維持穩定浮在海面。而使用KO丹錐,利用其容易製造打斜效果和沈時幾乎沒有渦流阻力的特性,可以比一般丹錐更能抓住這類水流,讓釣餌自然卷入狙擊地點。
其次是半遊動式釣法。當釣棚超過一根竿子深,或風浪使得釣棚難以維持固定,抑或者需要在某個範圍內適度晃餌時,就會用到半遊動式釣組了。
通常把遊動式釣組的攻擊範圍設定在約五公尺到九、十公尺之間,移動式釣組絕大多數采用高載重的外掛式長桿狀浮標。
KO丹錐在半遊動釣組之中,操控時要註意以下幾點:當投入釣組時,應讓浮標落在潮流的上遊處,子線、鉤子落在下遊,然後適度放線讓釣組下沈、讓浮標就定位。在放線過程中,要註意配合潮水流速,隨時保持釣餌走在最前面、浮標漂在最後方。過程中註意的重點,是要考慮釣組上外加的重量,會不會下沈太快,導致出現釣餌反而漂在上面的情況,若會這樣,就應適時稍微提竿帶住母線,抑製咬鉛下降的速度,以等待鉤子和釣餌先行沈下去,如此才能拉直並適度打斜子線。 中國釣魚人網
當浮標就定位、釣組沈到預定釣棚深度之後,就可開始視需要進行適度拉起釣組再放回的操竿手法了。這動作既有晃餌誘魚效果,又可在固定範圍內搜索魚蹤,但操作時需註意拉起釣組的動作要夠輕柔,避免造成釣餌突然的抽動,松線放回釣組時也要提竿帶住母線慢慢放,免得又發生釣餌漂在上面的情況。
最後是全遊動式釣法。顧名思義,全遊動釣組就是丹錐浮標可以在母線上自由活動、不會受線擋限製範圍的一種組合。
一般丹錐因為喜歡堅持直立,使線系呈現Z字型態,導致母線與浮標中心孔內壁產生大量摩擦,當魚只拖拉釣組時,摩擦力就會帶動浮標下沈。而全遊動,就應該盡量減少外力幹擾,讓線系在浮標孔內盡量沒有阻滯的進出,因此KO丹錐的設計就比較合理,只需適度帶住母線,讓浮標和子線呈現出恰當角度,魚只來咬的動態就會直接傳遞到母線甚或竿尾。
而全遊動式KO丹錐的操竿控線手法,基本上可以比照半遊動式釣組操作,唯需註意避免掛底,且要充分掌握誘餌的比重,善用撒餌時機來配合適度拉起釣組再放回的操竿方式,以達到誘釣同調之要求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