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釣魚之臺釣法的三大技術之餌料與添加劑 轉 三、餌料與添加劑

      魚類的攝食與生長環境關系密切,加上各種魚本身食性不一,所以在同等級釣手競賽中,餌料和添加劑的運用有必要作深入探索,其具體操作常圍繞著以下幾方面展開:

      (一)餌性對魚口味。餌性指餌料的特性。“臺釣”用的專用粉餌是針對每種魚的基本食性配製的,但由於我國地域廣闊及南北方水質差異,餵養飼料不同,僅靠“說明書”指點還是不夠的。要努力了解當地餵魚用餌,還應準備幾種特香細料、濃腥糊餌、清香粗料等多種對象魚的“偏食”配方,以便及時調整餌性,對魚口味,提高上鉤率。

      (二)軟硬適合魚的口感。釣餌軟硬與咬鉤率有著直接關系。在餌性對口前提下,柔軟的餌粒人口舒適口感好,魚吞食兇猛;反之,硬粒餌裝鉤,即使在正常情況下,魚吸人口也不會吞,要吸、吐數次才能入口。

      (三)松散恰到好處。粉類餌料松散度調節好可以在邊釣邊誘的環節上發揮優勢。老釣手都有體會,較松散的餌料,在入水到底的過程中不斷化散,從水面到水底散落的粉粒能形成一個霧化區,起到不斷引魚匯集,越釣越多的效果。同一種餌料,炮製黏度太大、入水後5分鐘也不化散,那引魚效果和咬鉤率相對較差。當然裝鉤餌料也不是越松越好,把魚引向上層反而會降低上鉤率,而在小鯽魚池比賽則適度加黏的餌粒能連連上魚。

      (四)適時調整餌味。在漁具商場裏可以看到各類香精、調味料、添加劑少說上百種;有針對葷食性魚的魚粉,蝦粉、鰻粉;有調整魚口味的果味、奶香香料;有調節粉餌黏散度的甘薯粉,黏粉,還有蛋黃素、氨基酸、白粉等等添加劑。釣手猶如一名高級調味師,在競賽場上能根據魚情、水質等適時調整餌味,則可大大提高魚獲量。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