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鯽魚釣法(手竿走釣)釣魚技巧 釣具:長竿,短線,星漂,小墜,單鉤。
釣法:戳孔,戳拱,戳茬,追星。
釣餌:蚯蚓,紅蟲,米糠蟲,面包蟲,蜂蛹,菜心蟲,大蒼蠅,養殖蛆, 配製合成餌.
戳孔釣:
在某些水域的邊緣數米或數10米都長滿了密密麻麻的水草,其中會有許多星星點點的孔洞.用長竿短線,將掛好餌的鉤垂直落入孔中,餌鉤落底後,稍停片刻,若無魚吞鉤,再將餌鉤輕輕提起10--30厘米重新落下.反復兩三次,孔中有魚,就會吃鉤,無魚則起竿走人,另換別孔.重復進行.如此沿岸邊走邊釣,定有收獲.這種釣法最適應夏季和初秋炎熱的天氣。
戳拱釣:
有的水塘,水面上長滿了浮萍或嫩水草葉,魚會緊貼著水面在浮萍或嫩草葉下面拱動.吃浮萍.嫩草葉和其中的微生物.站在水邊會看到魚拱動浮萍的痕跡,並聽到"嘖嘖"的吃食聲音.此時用長竿短線將掛好餌的鉤,直接送到有魚拱動的地方,鉤餌入水10--30厘米即可,並反復提動竿尖兩三次,鉤餌不要出水,也不要入水太深.水表皮下的魚見到活動的釣餌就會吃鉤.但順著塘邊走動時,腳步一定要輕,要靜.邊走邊仔細觀察,那裏有魚拱動,就立刻往那裏下鉤。
戳茬釣:
在許多水域的近岸處,會有密疏間或的葦茬或蒲草,我們在以往的垂釣中可能有許多釣友都見過,高出水面的水草或葦茬,被水下的魚碰的左右顫動的情形.所以就有人發明了戳茬釣法---只要看到水中的立草在顫動(不是被風吹動),就把餌鉤順著草桿沈下去,並上下往返提動一兩次,只要撞草的魚還沒有走,就會毫不客氣的吃鉤.戳茬釣.可以邊走邊觀察邊釣.也可以在一片位置較好的草茬中,撒一個面積較大的窩(要用霧化餌,切量不能大了).然後在這個範圍內戳釣.戳茬釣,在晚春和初夏用的較多.
這裏要探討一下魚為什麽會撞動水中立草或葦茬的原因:一是魚在吸食其立桿上的附著微生物;二是繁殖期間的魚在往立桿上甩籽;三是魚在遊動或嬉戲中有意或無意的碰到了;四是有的魚患了魚虱或松鱗等瘙癢性疾病在草桿上蹭癢.在以上幾種情況中,繁殖期甩籽的魚雖然撞草最厲害,但卻最不容易釣到。
追星探釣:
在天天都有許多人在釣的水塘,已經被釣的十分刁滑的魚,仍采用定點打窩釣法,是非常難釣的.一打下窩不要說誘魚了,就連本來在這裏遊動的魚也會逃之夭夭.那怕你用的是臺釣雙鉤,不打窩,但只要你弄的水有稍微的響動,水下的魚就早以和你拜拜了.而在那些沒有人釣,也沒人打窩的地方,卻時不時的冒出魚星來---那是有魚在吃往日打窩和垂釣剩余的餌料,但只要你再一補窩,魚就馬上又是無影無蹤了.如果你悄無聲息的到起魚星的地方直接下鉤,很可能會釣上一條魚來.但要想同窩釣上第二條,那你就慢慢的在那兒想吧。
與到這種情況,最適合采用追星釣法.長竿短線,細線.小墜.小鉤.小餌.碎星漂.沿著塘邊走動觀察,發現魚星,立刻準確的將鉤餌從魚星冒出的地方落入水底,如兩三分鐘不吃鉤,可將鉤餌輕輕上提10--20厘米後挪動10--20厘米的距離放下再等.如此反復兩三次,若仍無魚上鉤,提竿走人,再找魚星.如果魚上鉤了,更不要留戀此處,到別處再找魚星,出了一條魚的地方短時間內不會再有魚了。
用這種釣法,要求釣者有較高的魚星識別能力,特別是釣鯽魚,要能僅從水面上冒出的一兩個小泡,就斷定水下是鯽魚,要迅速.果斷的下鉤.許多人只采用這種釣法釣鯉魚,鯉魚的魚星好辨別,而且可以通過魚星辨別出鯉魚遊走的方向,釣起來比較容易.但只要你掌握的熟練了,用這種釣法釣滑鯽魚也是非常有效的.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技高,就要多學、多看、多用心、多實踐,有了這“四多”,你會很快成為釣壇高手的。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