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垂釣中的幾個小竅門 轉 .野外釣魚的去處,無非是那些水質良好的溝河渠塘,這裏往往水草叢生,水底不夠平坦,垂釣時當然存在較大的盲目性。打窩前測試水深時,最好在鉤上裝一段蚯蚓,並不要讓其露出鉤尖。因為空鉤容易掛上草根等看不見的水底異物,掛了蚯蚓的魚鉤,不光避免掛扯水底異物,同時還能偵察水底的魚情,對打窩選位的最終判斷能起一定的幫助作用。如果在測試水底情況時便釣上了魚,起碼說明這裏有魚在活動。
2.隨身帶一個不大的廣口瓶,裏面裝半瓶釣鯽香精。垂釣過程中不斷把鉤、墜放入瓶內日晃幾下,鉛墜與釣餌之上都粘滿香精粉末。如此連續鉤墜入水,便會在窩點形成一個立體誘魚區,不必補窩也會上魚不斷。此法比直接把釣魚香精調入誘餌好得多。
3.如果在誘餌中滴入了食用香精,便用一只廢棄的註射器吸一點同樣香型的香精帶在身邊,垂釣時不斷向釣鉤上的蚯蚓或蛆蟲刺入少許香精水,這樣便會大大提高魚咬鉤率。
4.在小鯽魚不斷咬鉤的情況下,垂釣速度便顯得十分重要,而頻繁更換釣餌(蚯蚓或蛆蟲)卻耽擱了大量時間。這時註意一個極小的細節,便會贏得不少的時間。這就是從魚嘴裏往外摘鉤時,有意識地把魚鉤往魚嘴的一邊扭一下,這樣以來,就不會把鉤尖上的蚯蚓或蛆蟲脫掉。每次只要對釣餌稍加整理,便會連續使用五六次乃至七八次。很多時候感覺被魚咬過的蚯蚓反倒上魚特別快。
5.外出釣魚時,帶兩根較細的手工縫衣針,並用細漁線把它們連在一起。一旦漁線(特別是腦線)不慎打結,便先用一根針小心穿入線結之內,再用另一根針對著線結內的針尖穿人結內,然後兩手捏著針的後段輕輕一分,線結便順利解開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