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大魚難,釣野外非放養水域中的大魚更難。
ps:野塘、河、湖泊等非養殖水面,只要有3年以上沒有幹涸或清塘中,都會生存著大量的大魚,尤其是野生的鯉魚,如果要想釣獲它,人造魚窩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只要持之以恒定點、定時、定量投餵它十天半月,就不愁沒有收獲。不過這要考驗你的耐心哦。不過你想想在十天半月後,能釣到大魚,什麽都值得了。
這是許多釣友在垂釣中的切身體會。在非放養的水域,不放養魚苗,不投餵飼料,無人管理,捕釣的次數多。特別是社會上有少數不法分子非法電、毒、炸魚,使得野生魚兒更難以生存長大,少數魚兒歷經磨難後還能僥幸生存下來的大魚,這裏我們以野生鯉魚為主,生存下來的數量也相當之極少。這就導致它們在平時的索餌會非常之小心,所以就很難把它們釣獲。但事情也不是絕對的,也不是一定釣不到,只要你的方法對頭,掌握一定的技術技巧,大魚照樣頻頻上鉤。
筆者常去垂釣的地點是海安縣吉慶鎮後邊的一條自然大河。此河行船較少,無人承包養殖,水面寬12米左右,水深4-5米,一年四季均可自由垂釣。近年來我曾百余次光臨此河,但是千克以上的大魚一條都沒釣到過,上鉤的都是些鯽魚、白鰷等小型魚類。難道此河真的沒有大魚?我想用人造魚窩的辦法試試,看能否吸引為數不多的大魚前來就餐。
首先製作窩食。我用經文火炒香的新鮮25%的玉米粉、20%的麥麩、20%的稻糠、15%的小麥麥芽。麥芽製作方法是:先用清潔河水或井水,自來水浸泡24小時,撈出瀝幹,裝袋保溫保濕催芽,待芽長2-5毫米即可備用,5%的酒糟、新促餓魚餌“消食王”每次半袋、紅薯若幹、將紅薯蒸熟搗成薯泥,可代替水和餌料粘接劑使用,然後將上述幾種餌料按比例揉拌在一起,攥成拳頭大小一般的餌團。在每天早上7時用塑料袋裝上3000克左右的餌團,投到大河北岸一棵大柳樹近旁離岸約7-8米處的水中,如此堅持每天定時、定點、定量投餵,一連投餵了10天。
第11天開始試釣。在這天一大早,我就攜帶一支8米“千秋”手竿,6點30分到達釣點,拋下2團餌料,然後迅速組裝好釣具,單鉤掛4顆麥芽,投入窩點。兩眼緊盯浮漂,靜待大魚吞鉤的信號。約莫分把鐘的光景,七星浮漂上下點動了兩下,接著徐徐向河心沈去。我根據標情判斷可能是條大魚吞鉤了,立即提竿,手腕一抖,頗感沈重。還沒來得及繃彎魚竿,大魚飛速向前沖去,竿和釣線被拉成一直線,只聽魚線“啪”的一聲響,竿尖向上一彈,大魚帶著三四米長的4號優質線逃脫了。我手握空竿在水邊楞了半響,好久才回過神來。這河裏還真有大魚呢!趕緊收起手竿,騎車回家換上海竿。我用爆炸鉤組掛上糟餌團(平時投餵的餌料),一會兒3支小海竿全部指向釣點。洗完手,整理好抄網等,拋竿後不到一刻鐘,左邊的一支小海竿突然鈴聲驟響,接著竿尖向下彎去,我趕緊操竿放線遛魚。不用說,海竿還真是釣大魚的利器。盡管大魚耍盡了花樣,也未能掙脫金鉤,十幾個回合後,大魚終於無力招架,乖乖地鉆進了預埋在水中的大抄網裏。從早晨7點零5分第一條大鯉魚上鉤到上午9點18分的這段時間,共釣獲4尾大野鯉,其中最大的一條重3100克,最小的也有1050克。此後,我連續釣了4次,每次均有收獲,釣獲最大的一條鯉魚重7800克。
為什麽人造魚窩能釣到平時不易釣獲的大魚呢?我的體會是:
1、野生或飼養外逃的大魚數量較少,因為要生存,它們平常為了果腹而四處巡遊尋找食物,比較分散,很少成群結隊活動。而人造魚窩就等於在散居區建起了一座免費供應的美味“餐館”。平時不易飽腹的大魚一旦發現免費佳肴,必定每天都要前來光臨。
2、每天的定時投餌,讓大魚漸漸習慣按時就“餐”。所以能在一定時間內(一般半小時左右)將一定範圍內的大魚吸引集中到一塊,這就提高了釣獲大魚的機率。
3、大魚索餌小心,平時只吃信得過的餌料。因此投餵什麽餌就要用什麽餌垂釣。我曾多次用不同的佳餌試釣都未能釣到大魚。有兩次釣友用不同的釣餌投到我的窩裏垂釣,半天也無大魚咬鉤,我卻頻頻上大魚。
4、垂釣的時間和每天投餌時間要一致。因為每天定時投餵,大魚已形成了按時“就餐”的習慣。投餌時間過長,大魚一般都要四散離去,因此要抓緊時間速釣。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