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7種主打釣魚技巧的詳解

    漂鉤釣法

  是橋上釣草魚和鯿魚的一種方法,盛行於江西,見於江蘇專用於釣白魚,浙江、福建的溪釣也采用此法。它以短拋竿長線為特征,操作時人趴在橋上的欄桿上,松開魚線輪的引線環,將線垂下,使鉤隨水流漂往遠處,在它到達選定的區域後再收攏余線。它適合專釣上中遊遊弋覓食和較大的掠食性魚類,也可以在棧橋和大型躉船上進行。

  漂鉤的鉤是離底的。其定位深淺由浮標調整,一般用大肚子的空腔塑料浮標,使墜鉤餌重量平衡標身浮力而標尖浮出水面。在流水的作用下,浮標向下遊漂移,鉤、墜、餌同步移動,但滯後於浮標,所以風線、標、水線形成折角,魚咬鉤都是標尖突然下沈。如果標尖下沈就立馬提竿,可能不中魚,因為魚逆水搶鉤是吞不深的,只有下沈後又冒出來並頂著標身出水才是魚把鉤咬實了。為了減少空鉤,應該在浮標漂出一定距離後控製釣線,使浮標停住,此時水線與浮標垂直或鉤被水流推到浮標前方,此時標尖下沈的中魚率就高了。但風線不能繃得太緊,因為魚也可能是順著水流或從橫的方向咬鉤,提竿會使魚竄出水面,特別是遇到遊泳速度極快的白魚,寬口而鉤條細的鉤就頂不住了。

  采用漂鉤釣法還可以釣一些特殊魚種,比如在水草叢中出沒的黑魚,陸地用手竿,拋鉤會把魚驚跑,在橋上讓水流把鉤漂到水草附近,魚看不到人,又沒有竿影晃動,警覺性就消失了。它也可以結合使用漂浮性誘餌把魚誘來,比如面包和幹饅頭屑,但必須選擇流速較慢的水域,而且要勤撒。

  浮鉤釣法

  夏天,在餵草的池塘中可以聽到草魚、鯿魚吞食嫩草的叭嗒聲,人走近聲音沒有了,但還是可以看到魚咬著嫩莖綠葉往下拽。在養羅非魚的池塘,一到餵食的時候魚就起來了,黑壓壓一片都在水面上。有食物漂浮在水面上,鱸魚、胡子鯰會突然躍到水面,銜著餌一個翻身就不見了。浮鉤釣法是讓鉤餌浮在水面上,等待魚去發現它,銜住它的一種釣法。

  由於魚捕餌是由水下突然躥出,所以它不像底層和中層魚咬鉤那樣有試探和反復,張口即吞,銜鉤就走,來得突然,走得迅速,是這一釣法必須把握的咬鉤特征。它對線組的要求比較簡單,帶漂和不帶漂都可以,只要鉤、線耐得住沖擊就行。講究的是釣竿,並因釣竿調性的不同而在揚竿技術上是有區別的:竿梢軟而腰身硬的先調竿,提竿宜低不宜高,控魚宜高不宜低,起魚時要避免釣竿垂直上舉;受力點集中在腰身部位的本調竿,提竿、控魚、起魚都可以把竿舉高一些,但仰角過大會對鉤線強度形成考驗。浮鉤釣法沒有固定的釣點,只有釣區概念,即釣者認為魚比較集中的區域,如池塘食臺附近,下風處等等,所以又結合著走釣,見魚拋鉤。采用這一釣法不能用短竿,一般都用超過7米的長竿,因為竿影會影響魚上浮;拋鉤用蕩悠法,遇風阻用甩大鞭,但最好是利用側風讓鉤漂至釣區。浮釣選擇的釣餌要有漂浮性,常用的有蒼蠅、菜葉、南瓜的花和藤、帶翅膀的蚱蜢、面包、雪餅等。

  有些釣餌浸泡久了會下沈,浮鉤變成漂鉤,此時不要急於換餌,可以稍作拖曳,魚會跟進搶餌,這是浮鉤結合漂鉤,效果可能會更好。

  懸鉤釣法

  魚類在感覺環境變化的時候會主動趨利避害,比如水的上下置換,溫度高的上層水體在夜間下沈水底,下層的魚感到不適應會離開水底,在中下層位置上活動。追隨魚的泳層變化,用減輕墜重或改用大浮標的辦法,使鉤不能下沈水底就成了懸鉤。

  懸鉤釣法有單鉤和組鉤之分,適合釣中層活動的魚類,用單鉤可以釣草魚、鯿魚、白鰷和陰雨天上浮的胡子鯰,但要有合適的誘餌才能把魚吸引並停留在懸鉤附近。比如紮草把打窩釣草魚,在草把下面系一條繩子再綁一截磚扔到釣區,鉤掛嫩草,懸在草把下方;再如不斷的扔菜籽餅,形成一個局部的垂直餌區,專釣半水和離底搶食的鯿魚等等。組鉤有飛鉤、籃鉤和吸入組鉤等好多種,都是結合著誘餌的溶化和擴散,以魚的誤吸為機會的。以吸入組鉤為例,5把鉤披散狀掛在誘籠四周,雖鉤上無餌,但籠裏盛著的帶酸臭味的誘餌不斷泄出,鰱魚不吃有形的釣餌卻能靠鰓過濾水中的微生物,於是在吸入擴散的誘餌時也把鉤吸進了嘴。

要使鉤懸著,浮標是個關鍵,浮標的上浮力必須大於餌鉤墜的重量。但上浮力過大,小動作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