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人有千千萬萬,只要沾上這個“釣”字,都能從中得到各自的樂趣。在養魚池垂釣,魚兒頻頻咬鉤,漂兒不停點動,心也在不停地急跳。 在野釣中尋找的是另一種樂趣。當然,對於野釣的樂趣是什麽,各有各的領悟。我也喜歡野釣,我的見解首先是一個“野”字,它展現一種陌生的環境,給人以新鮮感。還有那些青草味、泥土味,加上通胸潤肺的高濃氧。野,又是一個遼闊的空間,給人一種無拘無束的自由感。 第二是“釣”。野釣的樂趣就是不易上魚。劉君所說:無魚有何可樂?聽我細說:野釣的釣場,大多是水大魚稀,要想在這些地方釣到魚,實屬不易,就要動腦子,想方設法去和魚鬥智鬥勇:如精心調配釣餌、挑選釣具和改變釣技等,總之各種準備極盡自己之所能。成功了,從艱難中得到的這份喜悅自不待言。而且對釣上來的魚,也格外珍惜,哪怕是不大的貓魚。沒有釣上魚來,可將這個“拗勁”釣上來了:非較這個勁不可。
下次還來,這裏蘊藏著一份希望。釣癡們迷戀的恐怕就是這些成功和失敗。
我想野釣就像一棵異味菜肴,有喜歡的,也有不愛的,個中滋味,各去品嘗。
(二) 野釣,通常是在水闊魚稀的地方進行,當然,也有人專揀“耳朵眼”下鉤,但不論哪種情況,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魚少。在魚少的地方怎樣施釣呢?在這裏介紹一些通常的作法。 選好釣點 到水面較大的地方垂釣,即使是一些有經驗的釣手,也非常慎重,因為每個水庫因地理、氣候、水的流向及人為等因素,會形成自身的獨有特點,如無熟悉者指點“迷津”,恐難有收獲。 如果靠自己去選釣點,應如何做?主要依據是水溫和水中食物這兩條。本來循氧找魚是一個很好的線索,但在水庫這些寬闊的水體中,一般來說含氧充足,不必考慮循氧的方法。 循溫選釣點。水體溫度的特點是上熱下涼,上層及邊淺處經太陽照射,升溫較快。
水深處太陽曬不透,水愈深則愈涼。魚兒喜較高的水溫,所以不會深居“廣寒宮”,深水處微生物也少,魚兒不會在這缺溫少吃的深水底久待,它會循溫覓食遊到邊沒處來。 經常會遇到這樣一種誤解:當釣友們見到長大的海竿時,總會有人說這樣的海竿到水庫最適用。這就是“長”海竿與“大”水面一種想像中的聯系。的確,長海竿有投遠的優勢,但大水面就不一定要遠投,還應考慮“深”的因素。所以在水庫等大而深的水域垂釣,切不可盲目地使勁遠投,而應循溫找邊淺處下鉤。我們平常許多選釣點的方法,如選草叢、選亂石堆、深水選淺、高中選低、平中選凹等,在水庫都適用。 還有一種是“釣”出來的好釣點。
這些地方從地形等方面看,不具備好釣點的條件。但是這個地方岸邊平整,交通方便,許多野遊者來此嘻遊垂釣,他們不論有魚無魚,下竿就樂。其實他們在打窩子餵魚,我去你來,時間長了,魚兒得到有食物的信息,會來此聚集,所以這地方就成為一個被“釣”出來的好釣點。找這種地方不難,地上有釣友留下的痕跡,或者往人群裏紮堆就行。 重施誘餌 投誘餌打窩子招魚,這是在各種水大魚稀的地方垂釣的重要手段,也可說是致勝的訣竅。做誘餌的原料很多,可以找一些價格低廉之物,如酒糟、豆腐渣、鼓皮糠皮等,再經發酵,使它們發出酸香甜的味道,誘魚效果更佳。 有了誘餌,還要會打和舍得打窩子。絕不像在養魚池垂釣,輕投幾把餌料就可將魚招過來。在水庫這些地方打窩子,其誘餌以桶、麻袋計數,一次拋投幾十千克不算新鮮。打這種超級大窩子,還可打成外疏內密兩層,也就是在釣點外國少投,加大誘魚範圍,在釣點中心多投,能留住魚。還可在釣點的左右及前方各打出一條引路窩,就是在距釣點十米八米的路線上,少投些誘餌,將魚兒引進主窩。如有可能,還可多日連續施誘,使之成為一個固定釣點。可組織幾位釣友,今日你去,明日他去,共同開發一個最佳釣點,魚兒會越釣越多。 以多致勝 在水庫等大水面,可用多竿,如打6-8副海竿,靠竿多提高約獲量。多竿垂釣有多種布竿方法,有的采用分散拋投,靠覆蓋更寬的水面來碰上魚;有的則先分散拋投,後集中施釣,在分散打竿之後,發現哪支竿上魚,就將不上魚的竿收回,重新打到上魚竿附近;這種做法有利有弊:好的方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