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河、白河上遊河道都是在山區,彎彎曲曲,急流緩流河道很多,汛期經常洪水漲落不定,兩岸及河道內大小河卵石到處可取,要想定點垂釣就要采取以下方法釣魚

一、選位:每年五六月份以後汛期來臨,河水因降雨由清變渾,垂釣開始。根據季節7月份以前釣“哨”上遊(“哨”:當地稱湍急河段為“哨”),選“哨”上遊水流平穩河段距“哨”臂30-50米,距岸邊3-4米,水深40厘米左右搭設魚“亮子”一個(我們稱釣魚的石垛為“亮子”),選位完成。如農歷八月份以後垂釣,要選“哨”下遊30-50米處,水深要比釣上遊稍深些為好。

二、搭設釣魚“亮子”:在選好的釣位處,選用較大的卵石搭一長60-70厘米、寬50厘米左右、高出水面5-10厘米、橫水流方向的卵石垛,石垛前端要略向下遊斜一點(搭設魚“亮子”時可在垛內放一兩塊骨頭當誘餌),這樣”亮子”下遊形成一個略有回流的靜水區,魚可在此短暫停留,即可垂釣。

三、釣具:在五六十年代,我是用竹竿和鞭梢接在一起當釣竿的,竿長有三四米。現在釣具先進,用3.6米左右硬調竿即可,超硬竿更好。釣線用2.5多股厄龍線,線要短於竿長便於操作。漂用散子漂5粒(可將葫蘆部用剪刀剪成0.8-1.0厘米圓形小塊),直接穿在主線上,下邊拴伊勢尼6號鉤2只,軟腦線長5-7厘米,墜在腦線和主線連接處下方,墜的重量以能將2粒漂沈入水中墜也基本到底為準。

四、約法:垂釣時,位要略偏“亮子”的上遊,便於提竿放竿。浮漂的位置要在“亮子”前端下遊50-60厘米處,釣線可掛在“亮子”的石頭頂上調整漂的位置,漂在水流的沖擊下,不停地在水面遊動,軟腦線的釣餌也在經常晃動,招來魚吃鉤,只要魚吃鈞都是拉漂、黑漂。如垂釣時間較長或使用舊“亮子”,要將“亮子”下遊淤積的沙子踏平,否則魚不便在“亮子”下流停留。釣餌最好使用蚯蚓或耐水沖泡的餌料。這種釣法主要釣雜食性魚類,如越魚、嘎魚、紅赤、沙老頭等,有時還能釣到甲魚。

垂釣時間最好在上午10時前下午4時以後,以防日曬中暑。

註意事項:要隨時觀察水位變化和水的渾濁程度,有變化及時收竿,防止因河道上遊降雨產生洪水,發生險情。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