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遛大鯽魚的技巧:
現在的季節糗糗大鯽魚還是很不錯的選擇。我就找到了這樣的一次機會,只需付給塘主十元的損失費,就隨便我釣,當然不帶魚獲。因為有了這樣一次的機會,讓我想起以前就思考過的問題。在中魚後我們通常繃竿起魚的動作有沒有問題?
我覺得很有問題:
一、單手上擡竿子遛魚,這樣在上魚稍好點的情況下,人會覺得疲勞,特別是手腕和胳膊。
二、繃竿起魚後,魚上提至水面而拉至抄網的位置。這樣的起魚方式會增強魚的驚慌程度,因此魚會盡力掙紮。造成了攪窩、斷線、脫鉤的可能性,以及釣手體力加倍付出。線組的使用壽命也大大下降了。
我們知道,在斤把重的魚還是比較容易控製的。我們常常在平時的垂釣中,中了魚後立即將手窩竿的部位前移,這樣就大大緩解了手腕、胳膊的壓力。這很好理解,只是簡單的杠桿原理,力臂短了力就小了。另外,我們在中了大魚後,往往倒著繃竿,也就是往水底繃。這樣做的好處我們也知道,能使得魚壓在水底,增加它的安全感,減小掙紮的力度。那麽,即使在我們能夠完全控製住魚的情況下,能不能把這二者結合起來,做到即省力又不攪窩以及減少跑魚率呢?答案是肯定的。
我在實踐中試了試自己的想法。BbK西北信息網
開始的時候按照正常的垂釣方式,因為冬季魚口小、動作小,因此跑魚率較高。大概釣七八條要脫鉤一條,有時甚至是二條。後來我改變提竿遛魚的方式,改變動作如下:
一、看漂相起竿。
二、中魚後,也就是有了力道“稱魚”的一霎那立即緩勁,不再上提。
三、側向倒竿。(我喜歡往左)竿尖貼近水面甚至入水。
四、右手繼續原來握住竿把手的位置,在倒竿的時候左手抓住竿子最後一節的上部,離右手一米多的位置,保持雙手橫著持竿的動作。即不發力也不卸力,繃緊即可。
五、這時的魚會在水底斜著到達抄網(竿架前)一半的位置。此時左右手對調繼續繃緊竿子,在魚又劃個斜線即將到達抄網位置前一點,右手單手抓住竿子的前部。第三第四均可,據個人習慣以及情況而定,按通常方式上提魚至水面。左手持抄網抄魚。
改成此法後,居然沒有跑過一條魚(當然也有遠氣的原因),但是跑魚率降低是完全成立的。窩點上魚的速度也明顯快了,表明不攪窩了。而且,在同樣上魚的速度下,體力明顯好轉,手部完全沒有吃力、酸疼的感覺了。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