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大水域?簡言之,是指寬闊和水體較深的水域,如江、河、湖泊、水庫等自然水域。筆者雖有多年冬釣經歷,但並非意味對此道精通,不過對洪澤湖地區和淮河流域冬釣倒是有些體會,我認為,冬釣大水域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擇日擇時
冬天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但冷空氣過後仍會有風和日暖天氣,釣手應把握好有利時機適時出釣。譬如,無大風且有暖意,溫度在10℃以上的晴天。一般在上午10時至下午4時為最佳的“黃金”時段,過早過晚均很難釣到魚。不過,有時也不盡然,那僅是個案而已。
選擇窩點
在大水域要想釣有所獲,選擇窩點至關重要。廣闊水面哪兒才是魚棲身場所呢?眾所周知,立冬過後,魚類集群性進一步加強(尤其鯽魚),其遊動範圍和棲息環境都發生變化。以洪澤湖、淮河為例,魚類在晴好天氣常遊弋於蘆葦叢中和水下有暗草處,中午時分甚至有少數魚戲水、跳躍、曬陽;在無水生植物和障礙物處,魚類會本能地向背風、向陽、有隱蔽物處緩遊,也有部分魚類在覓食;還有一些成魚早就為自己選好了“安樂窩”,如湖區、水庫的緩流區、拐彎處、河道連接點等水域,度過寒冷的冬季。更有多數魚類則選擇水庫、湖區的進水口兩側地域,由於此處水底地貌錯綜復雜,腐殖物豐富,著實是天然隱蔽場所和棲身之地,加之此處溶氧充足,更是來年“養兒育女”的理想“風水寶地”,所以魚類對這一帶格外青睞。可以說大多魚類在“冬至”到來之前,將過冬的窩和小範圍活動區域已基本選定。
餌料
誘餌:冬季用餌質量要優於其他季節,這已是大多釣魚人的共識。由於季節原因,魚類活動量減少,食欲較低,因而會挑剔食物,若餌料不對味,更無品嘗之意。所以誘餌最好用炒香的菜籽餅、麩皮、外加玉米面、丁香酒米和適量面粉調和即可。
釣餌:大水域中魚類通常以食葷餌為主,素餌為輔,冬季更是如此。首選釣餌應是紅蟲、紅蚯蚓、蛆、面包蟲等,除此之外,小魚、小蝦、螺螄、蚌肉等也頗受大水域魚類歡迎。
布窩
若水體較深且有緩流和洄水處,最好用較大餌團用手拋投(有三個雞蛋大小),這樣餌料區域範圍大,能起到誘魚的效果。由於季節原因和魚的習性,可適當多布幾個窩點,一來可輪釣和擇優定點釣,二來依據上魚頻率確定“續窩”和“棄窩”。值得一提的是,冬季沒有其他季節發窩快,通常最快也得40分鐘,一般都在一小時前後,也有兩小時後才開始上魚的。窩點遠近隨意性很大,通常視水體深淺而定,大多控製在1.5~2米為宜。值得註意的是,有些窩點壓根兒就無魚,如果超過2小時仍無魚咬鉤,你要果斷棄窩,另辟新點。
漁具
釣竿:用7.2米以上質地較好的碳素軟調竿為妥,竿輕可減少疲勞,便於攜帶,同時又可依據釣點地貌特征,可近可遠。鉤,用4~5號伊勢尼型鉤即可。線,用1號強力線,線長依據水深淺,以風線長度約為50~60厘米為宜。墜,宜用輕墜。漂,用市售彩色塑料散漂,既醒目,又方便,調至釣餌輕觸底,水面留有2粒散漂即可。這樣的釣組不但靈敏度高,也便於識別。
施釣方法
按個人用餌習慣將釣餌裝於鉤上,然後將鉤餌輕輕拋投至釣點,並不時輕提緩放,保持鉤餌的動態,以此誘魚咬鉤。當發現釣餌長時間無魚咬鉤或蟲餌不再蠕動時,應及時更換,讓釣餌經常保持新鮮十分必要。由於大水域中魚的密度小,加之冬天魚活動範圍小,所以不要總是在釣點中引逗,你可套用夏秋季的經驗,改在窩點外圍引逗,因有些魚在此處持觀望態度。此時你若將釣餌正好送至魚兒嘴邊,並不時引逗,它最終還是經不起“美味”的誘惑,消除戒心它會大膽咬鉤。
在江河湖泊自然水域釣魚,即使是冬季,有時也可能釣上翹嘴鲌等鲌屬魚類,你可沿用夏秋釣鲌魚的經驗,選擇合適的釣點,即使寒冷冬日也不愁釣不到鲌魚。2007年12月中旬,在一個多雲轉陰的天氣,溫度零下3~13℃的天,筆者在緊鄰洪澤湖的淮河釣鯽魚,沒料到鯽魚沒有咬鉤就連續釣起3尾500克大的鲌魚。
此外在無魚咬鉤的情況下,不妨做另外的嘗試,用鉤餌在窩點周圍進行反復地拖釣,可以單獨拖釣一個窩,也可幾個窩點連起來一起拖釣。不過需要註意的是在拖釣中一定要控製和掌握好鉤餌的運動速度,始終突出一個“逗”字方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