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從事休閑野釣多年,自己摸索了一些經驗,在休閑野釣中靈活運用總能行之有效。今將這些招數按休閑垂釣和休閑臺兩大部分分別介紹如下,供釣友們參考。
一、休閑野釣的招數
1、既要善守,也要善走 許多老釣手喜歡守釣,選中一個釣位便很少再挪窩兒。不用說,這是不好的做法。垂釣時既要善守,又要會走才是。那麽,什麽樣的地方要堅定不移地守,什麽樣的地方要幹脆、及時地走呢?總的來說,在比較熟悉的地方,或者到處地形都差不多的地方,應該以守釣為主,除此之外都可心走釣;在魚愛活動的季節可以守,在魚不活動的季節應該多走;誘餌對路、誘餌好可以守,誘餌差則應走釣。但是守釣並不排除換位的可能,吃一嘗二眼觀三實屬必要;走釣也不是說老是不停地走,走到好地方就應該定居下來。 我在走釣時獲得較好收獲,
主要有以下四種情況: 釣草窩。在水草密集的地方,魚的行動不便,剛開始一到水邊就進行走釣,可以為後來的選位守釣打下基礎。特別是在晚秋,水的溫度不高,往往一個草窩裏只有那幾條魚,釣完了要等多長時間才會再過來一些,這時走釣就有了積極主動的意思,收獲也大得多。
冬釣。有人說冬釣要守,其實這又對又不對。以我近幾年來的冬釣經驗,冬釣是應該以走釣為主的。今冬我在本地的北湖閘共釣了20多次,那裏最深,是整條大溝的鍋底,剛開始魚的密度很大,後來密度小了,都是應以走釣為主的。不過,正月初五時,河南鄭州的樊松旺先生和我一塊兒在那裏釣魚,他用拉餌守釣一個釣位,收獲比我用的光蚯蚓要好得多。由此我得到一個觀點:在釣位選擇正確的情況下,冬釣以守為主還是有較好的收獲的。
大橋走釣。過去我一年四季都在漢江大橋夜釣,現在身體差了,只有夏秋時節還在大橋夜釣,都是以走為主的。在一個橋墩處最多守半小時,不上魚就應該換個橋墩。我們為了加快換位的速度,都是騎著自行車跑著釣的。因為現在漢江的魚不多了,經過好長時間,橋墩處才會去幾條魚。但是它們仍然貪食,鉤子一放下去只要有魚,馬上就會咬鉤。這個特點也就決定了走釣會有更好的收獲。大家都是以夜釣主,所以在傍晚時,大家不論誰先去,都會先把幾個橋墩先釣一遍。 釣石頭窩。過去我在漢江邊的攔沙壩、漢江邊的南湖閘和皇莊中閘,只要水位正好位於多石頭的部位,我都會用走釣來確定釣位,或者一直堅持走釣。為了加強誘魚能力,我都是在一只大鉤上裝好幾根蚯蚓的,釣獲的多是鯰魚或黃顙。
2、小魚釣大魚 初用小魚釣大魚時,緣於我的一次突發奇想:95年的夏天,我和何哥到我從未釣過的洪山寺水庫釣魚。當時,釣的都是一種當地稱作肉棍的小魚,他釣的挺帶勁,我看不上眼,就用一只小白條兒穿在一個綁好長線的大鉤上,隨便扔在水中。岸上隨便纏繞在一根枯樹枝上,不大一會兒枯枝就嘩啦啦直響,一尾一兩斤重的黑魚隨後就當了俘虜。 後來,我用這種方法做了無數次的試驗,發現了以下幾個規律。 只有顏色比較鮮艷白亮的小雜魚才有較好的效果,灰黑以至於接近土色的效果不好; 鯰魚捕食小魚,多是從小雜魚的後面咬起,鉤子應在小雜魚的魚腹和尾部之間,鉤尖向前。黑魚和翹嘴鲌是從小雜魚的頭部開始咬起,鉤子應在小雜魚的頭部和魚背之間,鉤尖和背鰭的第一根棘條接近並平行; 只要一根長線和一個大鉤,可以不用其它任何釣具。也可以配用長手竿、海竿、手線,或者就在距離岸很近但很安靜的地方下鉤,米把長的釣線即可。 3、手竿爆炸鉤釣法 主要有沈底釣法和半水釣法兩大類。
沈底釣又有用小墜、用大墜、不用墜的不同,分別適用於水底稀軟和幹硬的不同狀態,它們的靈敏度並無多大差別,對墜子的要求也不高。 半水釣,當然不必用墜子。怎樣讓釣組穩定在水中,也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直接持竿,把鉤餌吊在水中;一種是用大浮漂,*大浮漂的浮力把鉤餌吊在水中。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