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雷雨時節大魚到底咬不咬鉤 夏季是喜歡野釣的人們,最為愜意的時節,但夏天亦是雷雨交加的時節。對於雷雨時節是否好釣魚的問題,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說不好釣者,認為電閃雷鳴,驚擾了水中魚兒,使其蟄伏於水底不動,故咬鉤極少,再有是電閃雷鳴前後的一段時間內,天氣驟變,氣壓很低,使天氣沈悶,溶氧不足,魚當然不愛咬鉤。


  而言好釣者卻認為,雷雨天氣,是大自然必然規律,而出現的“物極必反”現象———因為雷雨的發生,往往是在天氣十分沈悶的情況下出現的,雷雨前一段時間內,人從視覺和感官上感受到的是,渾身汗水粘粘,而水面如“死水一般”;陽光時隱時現,空氣缺乏清新,呼吸困難;水中缺氧,還表現在拋個石頭或投下鉤餌時,水面泛出成片的氣泡呈粘性狀,久久不破;再仔細觀察,會發現有些不耐低氧的魚浮於水面懶洋洋地遊動;這時任你有天大本事,也難哄得魚咬鉤,即使用釣浮的方法,也是無濟於事……但是隨著雷雨的臨近和到來,上述不利於釣魚的諸多癥狀,都會隨雨落下迎刃而解,以至出現雷雨前夕乃至雷雨中魚訊轉機的現象。


  筆者是贊成後者觀點的。因為,說不好釣者,僅僅停留在一般現象上,甚至僅從主觀臆斷上來認識雷雨對釣魚的影響,簡單地(甚至是幼稚的)以人類對天象的完全感覺和接受程度,去揣測“魚也是這種感受”,甚至認為,雷電的閃動和炸響,必然使魚“抱頭鼠竄”,豈敢再來覓食咬鉤———值得註意的是,持這種觀點的人,目前仍為數不少。


  雷雨時節魚為何好釣呢?這裏筆者聯系長期野釣對雷雨時節釣魚的認識,並結合兩次實戰作一個剖析。
  實戰一:陰霾沈悶聽雷鳴


  年6月的一個星期天,在釣友因故未能同行的情況下,我獨往距縣城十余公裏的下蘆柴沖村一個天然湖。這天氣溫不是很高,約在二十六七度,但卻是個陰霾天氣,空氣明顯沈悶,缺乏晴天雖熱但空氣流動快,人呼吸順暢的感覺。雖然我認為這不是一個好釣魚的天氣,但對於熱愛野釣的我來說,更註重的釣魚那一個舒爽的感覺,而不是魚獲的多少。


  此湖是個不大的湖泊,約有三四百畝,只在70年代時養過魚,以後便放棄成了野湖。但由於湖處於喀斯特地貌環境中,湖底有溶洞,故使魚有躲避人類捕捉的安全環境,大小魚均有。但抗釣性極強,很少有釣得好的時候。


  這天由於天氣不好,湖邊僅有我一人釣。我先在一處二三米的淺水做了兩窩,爾後又到山巖腳四五米的深水區做了兩窩,並隨手拋了四支海竿爆炸鉤。


  上午的天氣始終是多雲而少風的,湖面很平靜,釣點的水面上因拋竿產生的水泡,居然半小時也不散,我清楚,這是氣壓低,風小造成的,決不會有什麽好魚訊的,故而也不把心思放在這裏,倒是挺留意崇山峻嶺間傳來的“金喀喀”(一種有半斤大小的珍貴小鳥),美妙的啼鳴,回應於大山中,清亮極了,給寂寞的我帶來悅耳的天籟之聲。


  正當我不再抱任何幻想,準備收竿的時候,一陣微微的山風掠過我的前額,瞬間的清爽,喚起了我對釣獲的信心,果然,不一會,我的浮標有了動靜,遂提竿中了一條百克湖鯽。魚訊並不是偶然的,幾個窩轉了一圈,都有魚咬鉤,很快已釣到了5條百克至幾百克的鯽鯉。突然南面的天空亮起了閃電,炸雷一個接著一個,天空一下子如塗了黑灰暗極了,眨眼間,竟細雨紛飛起來,這下可來勁啦!湖底之魚像接到命令一樣,魚咬鉤立刻變得明快極了,特別是在深水區,拉上來的都是一二斤的湖鯉,就連沈寂的海竿也發了一次威,上了一條千克鯉魚……不絕的雨絲夾裹著閃電雷聲,或遠或近,“金喀喀”不再吟唱,但我的浮標卻在跳舞,另一種美妙使我沈醉在快樂中!


  魚情隨著天氣的驟變時好時差,及至雲開霧散時分,魚訊頓消。在此湖我得到了一次特殊氣象條件下較為理想的收獲。


  實戰二:熱天突聞雷聲響


  年初夏時節,我和盧釣友一道來到銃卡二隊水庫釣魚,恰巧水庫放水,水位下了許多。連著多日的晴熱天氣,難得有魚咬鉤,我們知道庫中魚很多,可就是不咬。我們來得很早,只是在上午10點前,有過幾次訊號,各有二三條的魚獲,而且還是用遠投海竿碰到的,至於手竿簡直無魚問津了。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