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康吉鰻的習性及船釣方法 筆者經過近些年來反復查找資料及對釣具新產品的使用等反復實踐論證,對所施釣海魚的稱謂的正確性和配合新式釣具,特別是對釣具的配備和釣組的匹配等方面做了大量調整,且效果十分顯著。今撰此文,即算是一個改正的開篇,以期為諸位同道釣君做一參考。
一、星康吉鰻的習性
星康吉鰻俗稱星鰻、鱔魚。魚綱,康吉鰻科。體形圓筒狀,呈蛇形,但尾部側扁。口寬大、舌端遊離、牙細小且排列緊密,無犬牙。背鰭與臀鰭及尾鰭相連。胸臀狹小,腹鰭消失。背後側灰竭色,腹下部灰乳色。側線孔和側線上方有星狀斑點(故有星鰻稱謂)。主要分布我國黃海、渤海、東海以及日本北部和朝鮮海域。其最大特點,體被無鱗、多膠質樣粘液。而有些地域把海鰻誤認為星康吉鰻,其大有謬誤。因海鰻多呈亞圓筒狀,膚色多為銀灰。還有鶴海鰻等,均不屬此品種。其最大差別在於吻尖、口大,且牙齒銳利,有犬牙,體長大多在1米以上,其性情兇猛無比,多有襲人現象發生。
星康吉鰻,大多在體長50~70厘米之間,單體尾重一般在500~1000克。體長80厘米以上,單體尾重超過2000克者也有釣獲,但機會很少。星康吉鰻屬底層性魚類,晝伏夜出。白天多棲息、蟄居於泥沙質海底及相鄰的水下暗礁的巖洞,水下障礙物及海底大塊礁石根部的縫隙或海底植物的空隙處。夜間在其棲息、蟄居的周圍及“家門口”附近遊弋覓食(如白天遇陰天或水質較渾時,也能偶爾釣到)。大連地區黃海海域的星康吉鰻個體大多在500~1000克,體長一般在60~80厘米。筆者前些年最大的釣獲為體長120厘米、體重2600克的星康吉鰻,此紀錄據筆者所知至今無人打破,且本人也再沒有機會以“邂逅”。
星康吉鰻無洄遊習性,只是在每年的初冬時節始開始向深海區遷徙。每年的6月初~11月下旬為施釣星鰻的主要釣期。其中9月中下旬,即農歷八月十五前後為旺釣期。星康吉鰻吃鉤斯文,很少有一口攝食現象,大多為如蛇般吻食後慢慢吞咽狀,故表現施釣過程中有如小魚啄食,稍有異常便逃逸另處,很少有二次吞鉤。星康吉鰻生性“孤僻”,很少群居,多單獨行動。中鉤後兇猛異常,其掙紮力大於六線魚或黑鲪等魚種。
二、星康吉鰻船釣釣具配備
船釣星康吉鰻是較為“正宗”的施釣技法,其釣獲量及釣獲個體與磯、岸遠投釣法差異很大,是近幾年來大多釣友棄岸乘船施釣的“熱門”。
釣具的配備及釣組的匹配:
船釣星康吉鰻的釣具配備多選用長2.1~2.7米的80號左右船釣專用竿1~2支(如乘船施釣人少可同時采用兩支竿施釣)來施釣。根據筆者經驗,釣竿最好采用“內走線”的船釣專用竿。如韓國的“TWINSPEED”或日本西瑪諾“立海”“早潮”等都是不錯的“內走線”船釣竿。因施釣星康吉鰻均在夜間進行,其光線較暗,視線也比較模糊,采用此類的竿可免除主線纏繞竿端導線環之患。50號左右的船釣竿也可用,雖然手感較好,但因其調性較軟,且星康吉鰻中鉤後掙紮力異常,一旦中大魚與之周旋會耗時耗力。但對付500克以下星康吉鰻卻也綽綽有余,同時會因調性軟,反應會更靈敏,釣感會更刺激。
與釣竿相配置的繞線輪多采用中小型橫向船釣繞線輪。如“西瑪諾”小船800或2000等采用多軸承國產旋壓式繞線輪也可以應付,如“狼王”“寶國”等。只是一旦與大魚相遇,起線不如橫向輪輕便。其施釣的主線一般以5~6號的編織線為好。如日本關羽化學的“西格”線,或“優尼西卡”“桑萊印”等都是不錯的釣線。因其線徑小且無延伸性,中魚時反應會更靈敏。釣線的長度有100米足夠。拴鉤用的腦線一般以4~5號的強力尼龍線為主。最好選用暗色,如國產的“潮汐”,其線徑均勻,色澤暗綠軟滑當為首選腦線。釣鉤一般以國際通用海釣用鉤的14~16號為準。鉤太大太小都不好,鉤小會吞進咽部或後腔,退鉤麻煩,鉤大常常又會僅鉤住嘴邊,起魚過程易脫鉤而悔憾。 中國釣魚人網
對於施釣星康吉鰻的釣組,以前傳統的釣組多采用長約50~80厘米長的“挑擔式”鋼絲“天平”,下拴兩枚釣鉤來施釣,筆者此前也曾做過介紹。但隨著釣具產品的不斷更新換代,其釣組也相應有了很大的變化。近兩年來,筆者獨創出一種稱其為“鏈墜組合”的釣組,經反復實踐,其施釣效果十分顯著,今特此“奉獻”以酬謝多年來諸位釣友讀者的厚愛。其釣組的前期配件準備如下: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