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王恨餌料的獨有特點介紹
1、立體霧化
按常規,大顆粒、大片狀的餌料只能在水底化散。但是以藍鯽2#為代表的龍王恨系列餌料是由數十種原料精心配製,粗細顆粒誘魚成份配合得恰到好處,因此它具有“入水一團霧,到底殘留好”的特點。再加上它香型自然、誘釣效果顯著,所以受到了廣泛歡迎。
抗返水特性強
夏天使用魚餌,一段時間後會出現餌團變稀,不能搓拉出正常餌團的現象。這就是釣友們常說的“餌料返水”。容易返水的餌料,一般是以馬鈴薯粉為主原料製作的。由於公司完全破解了餌料返水的秘密,所以即使大量使用了容易返水的原料,餌料也能很好地保持狀態。
部分餌料絕對不返水
像藍鯽2#、小野戰一類的粗顆粒餌料,是絕對不會返水的餌料。不僅不會返水,而且在使用中會因為溫度和空氣的原因慢慢變幹。所以,我們在使用這一類餌料時,有必要根據餌團濕度,經常在餌團表面撒點水。
獨具特色的“酵字輩”
以酵草、酵鯉、酵鰱為代表的龍王恨餌料,問世以來暢銷不衰。
由於酵字輩餌料經過了長時間的漸進式發酵工藝,餌料沒有粘度,所以在使用時需要配用粘粉、拉絲粉或面粉作增粘劑。
酵字輩獨特的誘釣特點,使之具有很廣泛的用途。它可以作為炸彈鉤餌料的配料,也可以作包餌、誘餌,也可以用於臺釣。配製臺釣,用1份酵草或酵鯉,1份龍5#即可。如果沒有龍5#,也可以用1份拉餌,0.5份拉絲粉,二者混合均勻後,再按1份混合餌、1份酵草的比例混合開餌。
幾種較好的傳統釣用餌方法
1、傳統包食釣
傳統釣的用餌方法比較多,比如打窩釣、包食釣、蘸粉釣,等等。我們認為,打窩釣法只有在魚只稀少時才比較合理。對大多數不能提前到達釣場的釣友而言,比較合理和快速的用餌方法,是包食釣和蘸粉釣。兩種釣法,窩子裏的餌料可以源源不斷地得到補充,避免有時窩子裏餌料太多魚吃不了,有時又沒有餌料的情況。
包食釣和蘸粉釣,可以用“黏散結合、軟硬兼施”來形容。釣餌的黏度較大,有一定硬度。每次只在鉤尖掛上麥粒大小的一點點餌粒,小雜魚一時鬧不脫鉤,慢慢地也能把鉤餌吃進去,在爭搶餌食的過程中,大餌也會被吸引入窩。外面的包餌、蘸粉是比較松散的,有比較好的化散速度,誘魚很快。
任何一款商品餌料,都可以作為包食的主料或配料。像藍鯽、藍鯽2#、旺鯽2#等標明“可搓可拉”或“好搓好拉”的搓拉餌,或者大荒食一類的顆粒類,都可以直接作包餌,或者與其它成份配合作包餌。
包食釣法,餌團的大小和黏散度視釣魚的過程及魚情不同而不同。剛開始下竿,包的餌團可以大一點、軟一點;小雜魚比較多時,包得大一點、硬一點。
傳統蘸粉釣
傳統蘸粉釣法,是將裝好釣餌的鉤餌,放在蘸粉或蘸液中反復幾次,然後下竿垂釣。這樣的餌料,鉤子入水即開始霧化,在比較淺的水體比較適用。
和蘸粉配合使用的釣餌有多種,但最好的釣餌是用蘸粉直接加水和成。這裏,我們推薦兩款使用非常簡單的蘸粉配方。
平均氣溫20℃以下時:小麥面粉2份,鯽魚香精(或鯉魚香精、“e撕得”)1份,南極蝦粉0.5份。這種配用方法,可以從前一年的深秋用到第二年的陽春三月。平均氣溫升高到20℃以上時,在蝦和螃蟹較多的水域底釣,添加南極蝦粉一類的腥味餌料一定要慎重。
包食浮釣
過去人們一般認為,蘸粉和包食只能用於底釣。其實,它們也可以用來浮釣,只是釣法上有些講究:浮釣時,在包餌沒有化散以前,要端著魚竿,人比較吃力。
浮釣前,要調整好包食的化散狀態,調好浮漂:把餌團吊在淺水中,能看到餌料在水中層層剝落,這是最佳狀態。在包食完全化散時,浮漂要求能露出一目。因此,包食浮釣的調漂方法,是上好釣餌後,浮漂的漂尾露出一目左右。垂釣時,釣手提竿,憑手感或看竿尖起魚,而在包食化散後,則是看漂提竿。
手竿浮釣,一般用長竿短線,主要釣取草、鯿一類的中下層洄遊魚類,也適合釣大鯽魚。而在水很深的水域,釣線越來越長,最終甚至可以比魚竿還長。
包食浮釣,餌的大小需要根據魚情判斷。魚上的慢,包餌大一些;對付那種來得快、吃食快、走得快的翹嘴鲌,包食很小、很軟,化散很快。
改進傳統釣的用餌方式
1、保留傳統釣用餌的優點
傳統釣,在人們的印象中,是能夠釣大魚的釣法。事實上,傳統釣的用餌方法,也確實對大魚有相當可觀的效果。有些從未玩過傳統釣的釣手不了解這一點,常常盲目地批評傳統釣,把傳統釣法說得一無是處。其實,用大號的線組,配上大而硬的餌料,耐心死守抓死口,這也正是臺釣大魚的關鍵。傳統釣手如果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就能夠發揮優勢,學習對自己有益的東西。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