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野釣過程中打窩我的個人見解   野釣的方法和釣具有很多種,野釣的地點和野魚的種類也很多,很難用一種萬能的打窩方法去概括和解釋。但打窩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吸引魚到釣點,留住魚在窩裏持續覓食,增加魚中鉤的機會。先要明確一個概念,就是什麼樣的釣魚算是野釣。我認為在魚的生長過程中完全靠覓食天然餌料、沒有人參與飼餵的水域就為野水,在這樣的地方釣魚稱之為野釣。比如水庫、湖泊、河流等等,這個樣的釣點普遍是餌料缺乏、水廣魚稀的。在這樣釣點可以肯定的是魚少,不打窩上魚的連續性肯定不會好。所以,野釣一定要打窩。但是在什麼時候打窩、打什麼樣的窩,怎樣打窩掌握不好一樣也不會有好成績。下面結合釣魚的時間的長短談一談我對野釣打窩的認識。
    打窩一定要打,但打多少釣魚時間的長短是最主要的前提,手桿和海桿都是一樣,時間短就不能多打。一般手桿野釣半天或者幾小時,不用先打窩,先扔幾桿子大餌就算打窩了,然後換成常餌開釣。如果在比較優秀的釣場,鯽魚等小型魚類較多的地方基本上就開始有口了,有口也不用補窩,野釣環境不像魚塘魚的密度很大,手桿雙鉤一只鉤餌中魚一支鉤餌就打窩了,上魚不好說明窩內魚不多,正常提桿丟餌就夠用,上魚頻繁拋竿的次數也是多,窩內扔下的鉤餌也多。所以垂釣的時間短,直接大團子打窩幹脆沒必要,弄不好還適得其反,很多釣友到水邊後,都喜歡找正在上魚的釣友邊上的位子,支好桿子後噗通噗通的一陣揚窩,打完後不但自己半天沒口,人家上魚的都不開口了,所以這樣的窩打不得。 
    海桿串鉤掛玉米餌底釣,就必須打窩了,單獨一個玉米粒放在水底,上魚的幾率幾乎為零。玉米屬粗飼料發窩慢但持續能力強,大型魚在窩裏也要一點一點的吃,如果時間短還沒等魚吃到鉤餌,釣魚的走了,就錯過中魚機會。所以短時間海桿最好用青玉米掛鉤青玉米打窩,來提高發窩速度。經常看到有這樣的撿漏兒的,人家在那釣了大半天,窩子沒少打,卻一條魚也沒釣到起身要走,剛剛來的,一*股坐在那個釣位上,走那夥還沒走,剛來的已經上魚了,就是窩子打大了。海桿爆炸鉤則不同,爆炸鉤有誘釣一體的功能,爆炸鉤餌既是窩餌又是釣餌,爆炸鉤可以幾把打在一個小的區域內,這樣更能增加誘魚效果,提高釣獲量。所以海桿糟餌炸彈鉤短時間釣魚的效果還是不錯的。
    垂釣的時間如果較長,打窩是必須的了。但不論手桿和海桿剛開始的時候都不要打很多,窩餌太多就會造成停口的假相。手桿如果打細糧、香甜的窩餌,打多停口很容易,還有可能小魚集群鬧鉤,所以野釣我們很少這樣打窩,除非不釣海桿專門手桿釣鯽魚用小米等細糧。我們手桿用青玉米打窩比較多。野釣環境各種小雜魚很多,青玉米打窩兒的魚個頭、質量相對其他餌都要好。有時後打窩幹脆就用海桿打窩的幹玉米。效果也很好,小魚吃不動老玉米鬧鉤現象很少,大魚在窩內嚼幹苞米嚼的腮幫子直疼,碰見香甜可口的面餌,估計警惕性都沒了。我們海桿送線後,都會支上一把手桿在旁邊,打好幹苞米窩子,支好後有時半天也不釣,經常會碰到想釣的時候第一桿就中魚的情況,這說明,玉米窩子裏魚根本就不走。
    釣海桿一般時間比較長,以前我們在水庫送線打窩釣,一釣就4-5天,第一次打一般就五十斤玉米揚到水庫裏了,往往都是第一天沒有口,第二天開始有口,接下來一天比一天好,這是待的時間比較長,如果第三天就回去,豈不冤枉。來接這個釣位的收獲肯定不錯。所以海桿釣大魚時間得寬裕,開始的窩子不能太重,苞米過多窩裏有魚撿不到鉤餌,可能就有不開口的假象。第一次打窩的玉米先要用水泡過,也有用溫水加上藥酒泡的都挺好,幹苞米入水後還需要幾個小時才能吸水膨脹,先泡過就能提前讓魚開口。
    我們一直沿用和改進我們的打窩方法,打窩子我們從不吝嗇,但也不多打、綜合考慮以能最快上魚為標準,以10把海竿打玉米釣鯉魚為例,第一次打窩子,要稍微的多一些。一般10多斤泡好的玉米摻上2斤炒香的豆餅用水先泡過。先在釣點裏均勻的一次揚完就夠了。回來同樣的再準備一筐。然後一次拽兩個主線劃船到釣位,在釣點放鉤下水的時候每個鉤上再集中打兩把。這回也不要多,兩把足夠。這樣釣組肯定是在窩子裏了,釣組的地方餌料還會相對集中。這樣布好窩子後,在釣點會形成一條玉米帶,進窩的魚一時半會的也吃不完,不會輕易離開,上魚後 ,重新送線時,每個鉤再補兩把,趕上漁獲多的時候,早晚要集中補一遍窩。
    這種打窩方法主要針對大魚,釣點距岸邊很遠。拋海桿很難或根本夠不到。打窩用橡皮艇下水操作。在打窩前要對釣點做一個充分的觀察、考慮和調查。在水裏設置兩個定位浮子,設定浮子前要用石頭綁上繩子沈進河底,一是為了測量水深,一般要選擇4-6米左右深的釣位。這也很據水域不同和上魚的情況不同再確定。二是劃著船拽著繩子來回趟一趟,看看釣點與釣點周圍10-20左右的水深與釣位的區別。同時也看一看水下有沒有樹枝,網具、或石頭類的水下障礙物。大家都知道上魚後掛鉤的郁悶,綜合分析後確定釣位,設定浮子,開始打窩。
    一般我們在與河岸平行的位子定兩個浮子,兩個瓶子中間的部分就是釣點了,兩個浮子中間的間距大小要根據海竿多少的而定。如果用10把海竿,間距就需要20多米。兩個鉤餌之間保持2米左右就可。有時候我們為了更精準在兩個浮子中間拽上一條線,在線上綁上小泡沫塑料塊。遠看就像魚網上面的一串浮子。送線的時候海竿對應每個小泡沫放一個鉤,這就更準了。這樣的打窩方法我們一直都取得很好的效果。不過有時候略顯繁瑣。但是為上大魚是值得滴。
    總體上說,野釣不管是哪種釣法打窩很重要,一定要打,各種情況在實戰中還要多分析多考慮,打窩的方法還要在實踐當中不斷地揣摩和繼續完善,不能照抄照搬,要結合釣點的水情、魚情做出適當的判斷,以能夠持續中魚為主導思想及時調整打窩方法。提高收獲量,提升釣魚樂趣,不要做“快樂的飼養員啊”!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