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鮒釣法
海鮒屬鯛魚目,學名黑鯛,俗稱海鮒、海猴。山東沿海對體重250克以上者,也叫“黑加吉”。為近海珍貴魚種,經濟價值較高。
海鮒在海釣中,是稍感難釣的魚種之一,但若能掌握其習性及活動規律,也較易釣到。現對海鮒的釣法淺談如下:
海鮒有春秋兩個釣季,春釣時間較短,一般在5月份(立夏前後)至6月末(小暑前後)近兩個月時間。此時為“海鮒”產卵期,一般身長120毫米至150毫米,體重100克左右,多遊弋在有碎石和海藻的淺水中,因此,釣春海鮒要選擇在沙灘、碎石交雜的地方,水深不易超過2米,“海鮒”因產卵不喜風浪過大,風力在四級以下為宜。春“海鮒”雖然有時也能釣到500克甚至以上者,但釣期較短,數量也較少,僅做上述簡單介紹。下面重點談談秋釣:
一、秋釣時間較長,一般在8月中旬(立秋後)至11月下旬(小雪前)近4個月時間,此期間為海鮒生長期,當年小魚至11月份可由幾克長至150克,上年“海鮒”則可釣至250至1000克以上者。
二、海鮒喜群居,少則三五成群,多者數十百條。遊性活躍,遊速較快,無固定聚居點,喜歡在風浪中和風浪後的沙灘浪花下覓食。風平浪靜時則遊速較緩,覓食較少,多匿藏於稍深的水下暗礁旁或海藻中。因此,釣海鮒要選擇在風浪前和風浪後的較短一段時間(一般1~2天)。沿海漁民有句諺語:“搶風頭,抓風尾。”這正是釣海鮒的最好時機。海鮒雖喜風浪,但也不宜過大,超過七八級風,海鮒即進入深水,不易釣到,最好為四~六級風浪海。
三、釣“海鮒”要選擇在沙底海域,不要在礁石堆、圬泥和海草中釣,有條件者可在堤壩上或20米處即為沙灘的礁石上釣,無堤壩或礁石,可在淺灘上,隨著漲落潮的潮刃釣。大風浪過後,最理想的釣點是窩風的海灣,海鮒為避風浪過大,往往會窩在背風的S型灣中,也能找到這樣的釣點,會有較豐厚的收獲。
四、釣海鮒有手竿和甩竿兩種釣法:手竿多在堤壩邊、礁石旁垂釣,因受距離所限,一般收獲少,釣到的魚也較小,不做詳細介紹。
海鮒在海釣中,是稍感難釣的魚種之一,但若能掌握其習性及活動規律,也較易釣到。現對海鮒的釣法淺談如下:
海鮒有春秋兩個釣季,春釣時間較短,一般在5月份(立夏前後)至6月末(小暑前後)近兩個月時間。此時為“海鮒”產卵期,一般身長120毫米至150毫米,體重100克左右,多遊弋在有碎石和海藻的淺水中,因此,釣春海鮒要選擇在沙灘、碎石交雜的地方,水深不易超過2米,“海鮒”因產卵不喜風浪過大,風力在四級以下為宜。春“海鮒”雖然有時也能釣到500克甚至以上者,但釣期較短,數量也較少,僅做上述簡單介紹。下面重點談談秋釣:
一、秋釣時間較長,一般在8月中旬(立秋後)至11月下旬(小雪前)近4個月時間,此期間為海鮒生長期,當年小魚至11月份可由幾克長至150克,上年“海鮒”則可釣至250至1000克以上者。
二、海鮒喜群居,少則三五成群,多者數十百條。遊性活躍,遊速較快,無固定聚居點,喜歡在風浪中和風浪後的沙灘浪花下覓食。風平浪靜時則遊速較緩,覓食較少,多匿藏於稍深的水下暗礁旁或海藻中。因此,釣海鮒要選擇在風浪前和風浪後的較短一段時間(一般1~2天)。沿海漁民有句諺語:“搶風頭,抓風尾。”這正是釣海鮒的最好時機。海鮒雖喜風浪,但也不宜過大,超過七八級風,海鮒即進入深水,不易釣到,最好為四~六級風浪海。
三、釣“海鮒”要選擇在沙底海域,不要在礁石堆、圬泥和海草中釣,有條件者可在堤壩上或20米處即為沙灘的礁石上釣,無堤壩或礁石,可在淺灘上,隨著漲落潮的潮刃釣。大風浪過後,最理想的釣點是窩風的海灣,海鮒為避風浪過大,往往會窩在背風的S型灣中,也能找到這樣的釣點,會有較豐厚的收獲。
四、釣海鮒有手竿和甩竿兩種釣法:手竿多在堤壩邊、礁石旁垂釣,因受距離所限,一般收獲少,釣到的魚也較小,不做詳細介紹。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