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一起來看看臺灣釣友是如何釣墨魚的?
每年東北季風伴隨著冷氣團南下,臺灣就進入了冬季,又濕又冷的天氣,雖然是零上十幾度,卻比東北零下還要冷,在冬至前後,一年一度的烏魚撲撈船,在西海岸各個魚港,正整裝待發,在東北地區養的膘肥體壯的烏魚[梭魚],順著黑潮一路南下,到達臺灣海峽正是性成熟時,滿肚子都是魚卵,魚白,這魚卵就是做烏魚子的原料,魚白是一道只能在臺灣才吃的到的美味,魚船利用衛星偵察魚群,在最近的魚港撲撈,以便最快送回母港加工,運氣好的魚船一網的收獲可以吃一年,漏網之魚到達巴士海峽完成繁殖任務後,再沿原路返回,稱為回頭烏,就沒有經濟價值了,這段時間也是臺灣西海岸釣墨魚的季節。
臺灣西海岸全是沙地,退潮時海水很淺,漁民開著拖拉機直達蚵棚收獲,漲潮時蚵棚完全沒入水中,各種魚類大量湧入,黑挌[海鮒],花身雞魚,成丁子,河豚,魟魚[老板魚],白鰻及墨魚等數不清的經濟魚類,更有人以此為職業,把每次釣的魚送到市場,每天能有千元的收入,由於上述原因,漁船也跟一般的不同,職業釣魚人用的FRP魚船,只在蚵棚中運動,另一種釣魚船是以200-300MM直徑的PE管,長5-8米,寬3-4米,前端翹起,倆端封堵,船體面積最小的也有30平米,單層或雙層,上面鋪面板,堅固耐用,在西海岸非常流行,筏釣桿在臺灣稱老鼠尾,因海鮒等魚類膽子很小,所以桿尾又細,又長,又軟,以降低魚類的警戒心,等桿尾完全成弓型才揚桿,但我今天要介紹的是釣墨魚。
每年元旦前後是墨魚的產卵季,墨魚乘著低氣壓,靠近岸邊產卵,此時釣上來的墨魚小的2-3斤,大的7-8斤,不管怎麽吃都非常肥美,滿肚子都是卵,真是人間美味。
釣具及釣法:
釣桿:船釣桿30-50號,主線:8號以上尼龍線,釣鉤:以不銹鋼焊條彎成霸王鉤,倆端磨尖,8-10只焊接成一組,中間灌鉛,外邊包上鋁鉑紙,這只霸王鉤有70-100G重,當釣組沈入水中,要穩定的上下提桿,墨魚看到這會反光的東西後會過來抱餌,突然間你就感到釣到雨鞋一般沈重,但不掙紮,這就是墨魚上鉤了,魚拿到船上,要特別小心,因為它會噴墨,我們釣墨魚,都穿全套皮叉,一是要涉水,再就是怕墨魚的墨汁,魚上來先給它一腳,它會噴出墨汁,再一腳,不噴了才彎腰摘鉤,這墨汁又黑,又腥,非常難洗,摘鉤時墨魚會瞪著大眼,全身變著花紋看著你,沒釣過的人還會嚇一跳呢。
墨魚的料理:墨魚我會先把身體和頭切開,抽出骨板,把魚放入鍋中,加醬油,姜,蔥,蒜,煮到開鍋,拿出放涼進冰箱冷藏,想吃的時候,拿出來切片,沾醬油膏吃,魚卵煮完是白色,黃豆大小,非常美味,在東北根本吃不到,骨板是早期養鸚鵡必備的補鈣原料,眼下又到元旦,想到墨魚美味,特寫此文,以為懷念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