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一樣的深秋,汕頭南澳島磯釣
從塞滿了釣魚裝備的商務車上下來,已經是深夜。一行人準備在這個前往汕頭的高速公路途中的休息站喝杯咖啡吃個漢堡好繼續趕路。我穿著拖鞋短褲,感受到如夏天一般的炎熱,這樣的秋天也就是這幾年才有的吧。我不禁擔心起比國家大事還要重要的地球大事,全球氣候變暖已經是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國慶節期間連續的幾個臺風已經夠反常的啦。
是要去汕頭的南澳島釣魚,明天開往南澳島最早的一班渡輪是早上七點起航,那裏的渡輪容量小,一船只能裝載二十幾臺車過渡,所以要在六點之前趕到萊蕪碼頭排隊。
事先預訂了酒店同時也約好了船家,所以到達南澳島可以很快的開始按計劃釣魚。一早知道近期氣溫高水溫高,大魚還沒有靠岸,只有很多斤頭立魚可釣,況且外海還是有不小的風浪,於是選擇釣點的時候也就只能舍遠求近,在本島附近的小島上找個避風的礁石過過癮。
船家說這個釣點叫做官嶼,離開碼頭不到十分鐘船程,小島的背風位有一片小沙灘,我們的釣點就在沙灘對開的海面,一堆礁石上,沙灘的背後是一座廟一樣的建築,也許真是一座廟,真想有機會上去看看。
釣點的左右兩邊海裏都有暗礁,有完全沒在水裏的,也有一些露出水面,風在山背後吹著,面前的水流非常理想,漲潮的時候水流由左往右流,退潮的時候水流從右往左流,撒下去的誘餌無論往左還是往右都能遇到暗礁,誘餌隨著水流的漂移遇到暗礁會減慢運行的速度,因此面前三十米以內都能聚集到魚群,兩竿以內水深大約三米,兩竿以外到五竿以內水深大約五米,水色稍混,所以腳邊也能中魚,只不過腳邊的魚較小,半斤七八兩,遠處的魚個頭相對較大,有一斤以上的。
雖然黑沙、白立、絲立、牛屎輪番上陣,可是個頭都不大,那麽大一點的魚呢?都到哪裏去了?是還沒有回來嗎?如果水溫持續這樣高,習慣了洄遊的魚類會不會因此而改變以往的習慣呢?一邊釣魚腦子裏一邊想著這些問題。為了地球的將來,我們能做些什麽?只是撿撿垃圾,放生小魚?做這些真的對改變地球的環境有幫助嗎?還是說就滿足於就這樣“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我漸漸地從連續上魚的快感中脫離出來。放下釣竿,我要好好的思考這許多的問題。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