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點馬鮫除因覓食兇猛、釣感刺激外,作為一種常見的食用經濟魚類,因其肉質鮮美緊密,色白細膩而多成餐桌佳肴,深受人們喜愛。大連及山東半島沿海的知名小吃如“鮁魚水餃”、“鮁魚丸子”、“鮁魚燴餅子”、“五香魚段”、“熏魚塊”等均出自此魚,使人垂涎不已。

  一、磯礁施釣釣法

  1、磯礁遠投拖釣釣法:磯釣采用遠投拖釣釣法是比較實用且有著原始形態擬餌“路亞”釣的一種方法,在大連地區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因其釣具配備簡單、方便靈活,上鉤率較高而為廣大釣友所喜愛。

  釣具配備:30號左右3.9米~4.2米遠投竿一支,匹配6000型左右旋壓式繞線輪(過去多為兩插竹製硬竿,齒形盤輪、主線0.6毫米)。如西瑪諾AERLEX5000~6000型。主線4號遠投編織線,100米即可。子線過去均為使用0.2——0.3毫米鋼絲繩一段,長約400毫米左右。現多采用1米左右小徑塗層編織鋼絲線或專用防咬前導線。鉤為大型鉤,長度120毫米,鉤門寬度為30毫米,鉤把處用粗約10毫米、長約60毫米的鉛灌製而成,呈流線型,(漁具店有賣,也可用2~3毫米直徑白鋼焊條自製)釣餌為似餌,大多用河豚魚皮或白色塑膠布製成,用細繩綁於鉤後部鉛把前部,把鉤藏與其中。

  釣具匹配:主線穿過竿體所有導環,線端接大號8字轉環。再將長約一米的帶鉤子線系緊於8字環內即可。

  釣點與釣法:選擇風力在4級~5級左右(最好是西南風或西北風),大潮汐的早晚時間,即太陽升起或拂曉,或傍晚太陽落山的黃昏時機。釣位選擇在水質清澈,有浪花翻滾,反撥流泡沫帶的礁頭突兀於海面的地方。站位必須有回旋余地且不妨礙掄竿。掄竿拋線,盡最大力量將擬餌拋向遠處海面,當整套釣組濺落後於水面下約二米左右,立即將竿頭下壓指向海面,同時以均速搖動漁輪手柄收線,使似餌形似小魚遊弋,以誘藍點馬鮫追殺。如線收至近前無魚上鉤,需再將釣組拋出,如前番般操作收線,直至誘魚截食吞鉤。同時,要註意隨時觀察海面,因藍點馬鮫喜食一種長約150毫米,粗約25毫米(胸鰭部分)體色銀藍,大連地區俗稱“鮁魚食”的小魚,當藍點馬鮫追殺時,會四處逃竄,成群躍出水面,有時常慌不擇路沖上海邊和礁頭。且藍點馬鮫成群在追殺時也常蹦出水面截食。大連地區的釣友稱此現象為鮁魚“起排子”。意為有大群的藍點馬鮫聚集海面或上層水面瘋狂覓食。此時,要立即將釣組拋出回搖收線,立時便可獲魚,且百發百中。但遇此種情況時,千萬要註意一點,即拋線時只允許拋向小魚逃竄方向的前方及左右側,絕不可拋向後方或中間。因為這段距離為藍點馬鮫追食的中間部位,一旦將線拋於此間,由於鉤、餌的聲響較大,必將藍點馬鮫魚群驚散,俗稱“魚炸了”。除功虧一簣外,弄不好還招至鄰近釣友的呵斥。

  藍點馬鮫的截食吞鉤動作主要有兩步,一是一口吞下,二是掉頭急遊離開原地。故在釣竿和手感上反應為:勻速回線中突然受阻,並伴有大力向後拽去,同時竿體受魚掉頭急遊而左右搖動。此時應立即揚竿,使鉤深紮魚頜之上而頓住。同時搖動手柄並慢慢將竿體仍壓向水面,保持竿體免遭受力過大而折斷。並且要保持釣線繃緊,絕不能有松線現象。因為藍點馬鮫往往在松線的瞬間用“洗鰓“的方法將鉤甩掉而逃之夭夭。線收至近前,用大號抄網抄於岸上即可。如小於500克直接提出水面,拎於岸邊。因藍點馬鮫牙齒尖利,摘鉤時要多加小心,具體方法是:手執鉤把部分,順勢將鉤用力推向鮁魚口內,然後橫壓,使釣鉤改變方向,即可將鉤摘出。但建議還是用專業的魚鉗摘鉤較為安全。

  優勢:釣具匹配簡單,釣點選擇範圍比較廣,且釣法手感激烈,易於操作。

  缺憾:因釣位突兀於海面,緊靠水邊,安全系數小,應註重加強防滑,防浪措施。

  2、磯礁路亞釣釣法:采用路亞釣法施釣藍點馬鮫,因其釣具簡捷,釣法刺激,自上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至近些年來在遼東半島較為盛行。

  釣具配備:2.7米~3.0米專用10~30克路亞竿一支,不同克數10~30克浮水(FLOAT)、沈水(SINK)路亞數枚或“匙型鐵板”。匹配旋壓式繞線輪如西瑪諾3000~4000型。主線為低塑性(Low or Zero Memory)專用路亞線。子線一般為100厘米左右長“尼龍前導線”或裹塑鋼絲線。

  釣組匹配:主線穿過所有導環,線端系一小號或中號8字環,或采用“電線結”法直接與子線相連,再接於“路亞”。

  釣點與釣法:釣點選擇基本與磯礁釣法相同,只是選擇在水質清澈,有浪花翻滾,反撥流泡沫帶的礁頭突兀於海面的地方,最好是流水流經的交叉點更好。站位必須有回旋余地且不妨礙掄竿。掄竿拋線,盡最大力量將路亞拋向遠處海面的泡沫帶外延,當路亞濺落後於水面下,立即將竿頭下壓指向海面,同時以均速搖動漁輪手柄收線,並通過不時的揚竿回帶使路亞在“遊動”中似受傷小魚般掙紮遊弋,以誘藍點馬鮫追殺。如線收至近前無魚上鉤,需再將釣組拋出,如前番般操作收線,直至誘魚截食吞鉤。同時,要註意隨時觀測海面,以隨時調整路亞克數和采用或沈水或浮水型。但要註意,當近岸時無魚中鉤,應快速收線以免掛底損失路亞餌。畢竟一只好的路亞價格不菲。

  優勢與缺憾:略同遠投拖釣。只是因釣具調性更好,而施釣起來會更加刺激、有趣。

  二、 船釣法

  1、  拖拽釣法

  拖拽釣藍點馬鮫在大連地區俗稱“拖鮁魚”。通過船動力驅動的拖帶,使沈浮於水面下的誘餌似小魚快速遊動,以誘導藍點馬鮫隨餌追逐、吞餌,有“誘領”之意。

  釣具配備:

  專用船釣100號左右竿一至二支,匹配橫向式漁輪。主線編織線6號以上,線長200米左右。釣餌同磯礁遠投。腦線0.3毫米鋼絲繩長500毫米左右(漁具店有賣,或用淡水串鉤鋼絲線替代,但需剪掉其栓鉤支架)。也可用一種腹下及尾部帶錨鉤的較大路亞餌;但使用時需在餌前的腦線前端加50克左右的通心鉛墜。

  釣位選擇及釣法:

  選擇在風力2-3級的天氣出海,釣位應選擇在海中礁島的半徑50米左右的周圍。潮汐要求,潮水下落二分之一(即半潮,又叫“落半架”)或“回流”(指潮水下落至最低點後半小時左右,潮水剛開始上漲時間)以及高潮後的“回流”期的這一段時間施釣。具體釣法:需選用小馬力漁船。用大船馬力太大,船尾的雙螺旋槳翻起的浪花較大,並且航跡較長,面積較大,易使鮁魚受驚而逃逸。最好采用雅馬哈小型船用掛機,一般8馬力左右均可。航速大約每小時8節左右。當小船駛入釣點後,船速放慢至4-5節左右,將釣竿拋出線、餌後,繼續向水中放線,大約離船80~120米時,小船提速至6節左右,使船後釣線略拉直並帶起釣餌至海面下一米左右,然後將釣竿插於船側專用卡座內或擎在手中,保持竿捎與海面的角度要形成45度夾角,以便於觀察。此釣法藍點馬鮫截食吞鉤主要反應在竿體上。當中魚時,竿稍突然上下急速點動,然後釣竿整體大彎,此時為起魚最佳時機,應及時將竿後揚頓住,船速應立即放慢或停駛,然後快速搖動手柄回線。因此種釣法多為大藍點馬鮫上鉤,如魚太大,應調整好泄力放線。因釣場範圍大,且離岸較遠,無任何障礙物,可使魚掙紮要線,但需註意保持釣線始終處於蹦緊狀態,以防大魚“洗鰓”時甩掉釣鉤。直至魚不再要線,再搖輪收線,反復幾次,大藍點馬鮫必精疲力盡被乖乖拖至船旁,用大抄網或刨鉤將那一份得意撈於船艙。

  優勢:此種釣法可謂最悠閑放松的一種釣法。放線入海,安坐船中,眼觀藍天白雲,耳聞濤聲鷗鳴,間或瞄一眼竿捎,只等魚兒上鉤,當釣竿抖動,握竿入手,與魚周旋,又倍加精彩刺激,故令廣大釣友深戀此法。多年前,大連釣區一釣友,曾在“偏島”南部海域用此法釣得一條長達一米,重約9千克的大鮁,一時傳為美談,而使眾釣友“趨之若騖”紛紛前往該海域一試。

  缺憾:對天氣狀況要求比較嚴,且身居深海之中,安全系數相對要小一些。故用此法施釣必須註意收聽天氣預報,在絕對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方能出海。同時要多備飲水、食物及必要的救生裝備,以免天氣突變,小船回撤不及而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2、養殖筏區內定位懸浮釣法

  懸浮釣鮁魚的範圍只限定在貝類養殖區內(如扇貝養殖)釣一些個體較小的藍點馬鮫,一般個體重量均在400克~750克左右。出釣時機掌握在每年的九月中旬至十月的上旬這一階段。

  釣具配備:30號硬調海竿或50號船竿一支,長度最好在3-3.6米之間,配旋壓式繞線輪。主線5號左右,腦線仍采用鋼絲細線,只是略細一些,0.2毫米左右即可。因藍點馬鮫牙齒鋒利,一般尼龍釣線很容易被其利齒咬斷。以上其他釣法也是同理。腦線長約200毫米。釣鉤用長海牌301號或22號鉤,釣餌需用小活魚(可就地取材,從養殖貝類的網箱裏獲取),或大泥鰍,但效果比小活魚稍差。另備大號浮漂一支,太空豆兩枚及略輕於浮漂浮力的鉛墜一個。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