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常說“鯉魚跳龍門”,蘇格蘭人能明白是什麽意思,因為類似的景象在當地也能看到,只不過跳起來的不是鯉魚,是三文魚。這是每年9到11月三文魚洄遊季節的特殊景觀。《環球時報》記者曾親眼看到一條碩大的三文魚破水而出,飛躍半空。看“大魚”已經成為蘇格蘭旅遊的一道獨特風景。三文魚不畏艱辛,勇闖各種難關向前的精神,常被蘇格蘭人用來鼓舞自己勇往直前。
  看到“大魚”運氣好從愛丁堡坐火車大概40分鐘,就可以到蘇格蘭的珀斯郡皮特洛合裏鎮,當地最負盛名的就是“大魚”——三文魚。這裏出產的三文魚個頭大得令人稱奇,根據當地的官方文獻記載,漁民在1992年捕撈到一條重達29公斤的三文魚,這個紀錄至今還沒有被打破。
  皮特洛合裏人在三文魚洄遊的季節的一個休閑活動就是一家老小在湖邊等“大魚”,最好的觀魚時機,就是從9月開始的。按照當地人的說法,如果你能看到這一景象,就意味著人生的幸運時刻即將來臨,所以很多家庭常會抱著新生兒到湖邊來觀魚,希望給自己的孩子添一些福氣。而在環繞皮特洛合裏湖邊不同的地方,也可以看到一些來自外地的戀人站在湖邊,牽手等著看魚躍半空,為自己的愛情生活祈福。大魚躍出水面多半只有清晨和傍晚才能看到。三文魚在向河道洄遊的過程中是逆流而上,為了向前進,有時候要拼命跳,高的時候,可以達3米。
  “大魚”是經濟脊梁雖然不是每個皮特洛合裏人都看到過大魚躍出水面,但其實每個人都多多少少因為“大魚”而沾光。地廣人稀,蘇格蘭人更多是從自然中收獲財富。清澈的水源帶給當地人的除了威士忌,就是三文魚了。走在皮特洛合裏街頭,餐館裏賣的主要就是各種做法的三文魚,魚的新鮮美味讓人無法錯過。
  《國際海產品》雜誌曾在去年請來10個國家,20個國際海產品買家根據口味、質量和外觀挑選出最好的三文魚,結果蘇格蘭勝出,被認為是三文魚最好的出產地。去年蘇格蘭三文魚產量達到158,018噸。蘇格蘭每年向60多個國家出口大量三文魚,而中國目前就是蘇格蘭的三文魚五大出口市場之一。當地人相信,只要把魚養好,就能過上不錯的日子。
  熱衷打造“大魚”故事盡管當地多數人樂天知命地守在家園生活,但還是有不少蘇格蘭人不願安於現狀,一心想去外面的世界闖一闖。皮特洛合裏所在的珀斯郡走出過不少名人,如今在澳大利亞有一座城市就叫珀斯,也是因為早年有不少蘇格蘭人遷移至此。而在美國,昔日的鋼鐵大亨安德魯·卡耐基的故鄉也是這裏。
  無數蘇格蘭人勇於闖蕩世界,被認為是因為自幼受到“大魚”精神的影響,相信只要有決心就有出人頭地的那一天。這種當地人的傳統信念,還被一次次地搬上大銀幕,成為勵誌電影的好題材。
  在2003年的聖誕節,好萊塢大導演提姆·波頓奉上了兼具父子情和勵誌情懷的電影《大魚》,通過生命垂危的老父對兒子的回憶,展現出自己充滿激情和夢想的人生。
  “大魚”精神在這些年,還被西方電影人賦予了更廣的寓意。今年年初上映後就獲得西方好評的《到也門去釣三文魚》,就是這樣一部懷揣“大魚精神”的西方主旋律電影:一個英國漁業專家被英國中央政府安排到也門,嘗試養殖蘇格蘭三文魚,幫助扶植地方經濟在內戰不斷的情況下緩慢復蘇。這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最終被同樣具有自強不息精神的也門人和蘇格蘭人變成了現實,也讓蘇格蘭的“大魚精神”再次揚名海外。(駐英國特約記者 紀雙城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