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梧州的思龍沖水庫看見的涮餌
思龍沖水庫的水源很好,一是幾處泉水源源不斷的流入庫區,二就是雨水了。所以這裏的水清澈透底,一米深的水底一覽無遺,這為我觀察魚的吃食習慣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條件。
到思龍沖水庫之前,朋友就告訴了,這裏什麽都好,就是小魚鬧得厲害。到了那裏一下竿,果然是小魚的世界!也正因為那裏的自然條件很好,所以就是鬧小魚我也不願意離開。
我釣魚有一個習慣,拋上幾竿後就愛看看自己的餌料在水裏化散的情況。這裏的水很清,所以我順手就往水邊扔了幾個餌料小團。意外的收獲就這樣產生了。
在我右邊的淺處,我扔的一個餌料引來了幾條小魚,隨後就來了一條三寸長的羅非,我十分認真的觀看了這條羅非吃食的過程:
它的肚子離水底大約有多半寸,嘴離餌料也有半寸多。只見它優美的向前下方低頭就吸了一口,迅速的又退回到原來的位置,吧嗒了幾下嘴然後又是低頭吸一口。每吸一口,化散的餌料就少了一點。在這期間,它沒有吐出一點餌料。就是說在這段時間,它吃食根本不會涮餌。直到它把餌料吃得差不多了,它才開始涮餌:低頭吸一口,在嘴裏稍作停留就向正前方吐出,然後迅速的把那些下沈緩慢的餌料一一的吸入口中。而那些渣子、異物則原又回到水底。經過這樣的幾個回合,一小團餌料就被它吃的幹幹凈凈。
很多動物在吃食的時候,可以用擺頭的辦法把食物“撕碎”。可是如果把異物吃進嘴裏又是怎麽處理的呢。人在吃進異物的時候,可以用手把異物從嘴裏掏出來,或者幹脆把嘴裏的食物全部吐掉。如果是魚呢,魚是沒有手的,它只能把食物吐出來,然後根據物體沈降的情況再分別把可食物又一次吸入口中。這就是魚兒吃食時的涮餌,這是魚兒吃食的本能,並不是所謂的“狡猾”
魚不是雞,它不需要砂子來幫助消化,它只願意吃那些有用的可食物,它也只能用這種辦法來分開可食物與異物。
在餌料豐富的地方,魚是不會很餓的,它會很仔細的“挑”出異物,我們就說它很“滑”;在水裏食物匱乏的區域,它還是要“挑”出異物的,只是吃口要猛一些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