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釣魚技巧之臺釣法的三大技術之動態調標術  “臺釣”剛入門的釣手,常對浮標的調整技術有兩種不正確的認識,一是掌握了“調4釣2”能夠上魚就自以為然了。二是靈敏些總比遲鈍好。

  實踐證明,長腦線懸墜釣法由於專用的超長立標把傳統的沈墜“懸”離池底,使露出水面的浮標隨著魚情、水情等變化帶來了變幻莫測的反應。“臺釣”行家認為,浮標的調整均圍繞著“遲鈍”、“靈敏”進行。但“鈍”、“靈”總要有一個基本值 作參考,“調4目,釣2目”就是一個正常的基本值,其它各種調整都是以它為基準發展起來的。
  垂釣中,氣象、水質、魚情等因素直接影響著上鉤率,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臺釣”要多上魚,動態調標很關鍵。現以釣鯽魚為例,介紹幾種典型的動態調標方法。

  江南地區初夏五月、黃梅季節及雷雨前的悶熱天氣,氣壓特別低,水中溶解氧大大減少,鰱魚、鯿魚等中上層魚出現“浮頭”。這時連呼吸都感到困難的魚兒攝食量銳減,即使吃餌,也是“探”、“試”者多,吞食者少。在此情況下,正常的“調4釣2”已難見“鈍喀”,極少上魚了。此時浮標調、釣應“調5目釣平水”或無風“調6目釣1目”,行話稱“調靈敏、釣靈敏”。要檢驗當時浮標調整是否適當,則要看浮標有“掩’感時能否連著上魚。

  春季魚兒產卵前後和秋高氣爽時節,鯽魚旺食,有時正常“調4釣2”時,見“鈍’感,但空竿比例大。據實驗觀察,這是由於攝食兇猛,其“吸食”時比通常情況下嘴與餌的距離要稍遠,當釣者見標下fL目時,實際餌還未吸人口中,故揚竿未中魚。視動態,釣手應改“調3目、釣2目”或“調3目、釣2目”,也稱“調遲鈍、釣遲鈍”。但如果這時釣上的魚,鉤子吸得太深,說明過於“遲鈍”,應改“調3釣3”。

  近年來,各地出現不少專供比賽和娛樂的職業池塘,放養的均是每公斤80余尾的小鯽魚,釣手們稱“片子魚”。競技釣賽中以尾數計分,要釣起已出水數十次,見過世面的“滑魚”,按正常的“調4釣2”恐怕收獲甚微。筆者為此進行了專項試驗,再結合現場實釣,找到了一些道理。原來大、小鯽魚吃食動作不一個樣,50克以上的魚攝食是“吸”的動作,而“小片子”吃食是向前“啄”。如果只看到浮標向下“f屯’釣不上小鯽魚也不難理解了。釣小鯽魚“調鈍釣靈”或“調鈍釣鈍”更有利。常用“調5釣4”,有的甚至“調6釣7”才竿竿有魚。中國釣魚人網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