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季節和不同的水域如何選擇蚯蚓釣大魚不同的魚情不同魚情使用的蚯蚓也不相同。自然水域中喜食葷餌的魚類居多,用蚯蚓釣餌,可以兼釣多種魚。摸清該水域以何種魚為主,或想要垂釣什麼魚,則可有的放矢地選用何種釣餌。比如該水域以肉食型魚為主,則宜用蚯蚓、小蝦、青蟲、蚌肉等葷餌;若使用素餌如面團、嫩玉米、飯粒、薯塊、嫩毛豆、豆腐幹等去垂釣,則可能錯失很多食葷餌的魚。不同的季節一年四季不同,其水溫各異。魚的攝食方式通常隨著水溫的不同而改變。就春季而言,此時魚剛從寒冷的冬天脫胎出來,還帶有幾分冬天拙笨的習性。因此,垂釣時除了宜用小鉤、細線外,選用合適的小號蚯蚓,也是不容忽視的。春天魚攝食斯文、張口還不挺大,若用粗蚯蚓,勢必有礙魚吸入口而提空竿。但到春末夏初水溫升高以後,魚漸趨活躍,攝食較猛,此時選用中粗蚯蚓較為合適。而秋季是魚攝食最旺最猛的季節,此時選用粗些的蚯蚓,目標顯著,有利於刺激大魚咬鉤,自然更能增添垂釣效果。不同的水域水域有大小、動靜、人工和天然之別。就廣義而言,大水域多大魚,以粗蚯蚓為宜;小水域則與其相反。動態水域即流動性水域,魚嘴潑,攝食兇,應充分發揮粗蚯蚓大目標的優勢;靜態水域,魚的警覺性高,攝食斯文,宜用細小蚯蚓,以利魚的吞吸;“處女”水域,魚嘴饞不挑食,宜用粗蚯蚓釣之;釣者頻繁出擊的水域,宜用細小蚯蚓……不同的水情深水能見度差,宜用色澤鮮艷粗些的蚯蚓;淺水可視性好,但魚的滯留性差,魚兒來也匆匆,去也匆匆,見餌叼了就走,故宜用吞吸方便的細蚯蚓為佳。雨後水位暴漲或氣溫驟降時,魚處於亢奮狀態,狂食猛吞,宜用粗蚓釣之;有水草水域,魚的棲息部位比較穩定,水色較清,宜用細紅蚯蚓;無水草或水草很稀的水域,魚的串動性大,多為掠食性方式,故宜用比較醒目的粗蚯蚓。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