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迷茫  現在,大部分釣魚人是池塘垂釣,即玩黑大坑,南方也叫釣天,釣賭塘。通常的魚塘占地大約2-8畝左右,泥土塘為主,水泥池為輔,基本上,釣法為臺釣或者叫競技釣法。
  黑坑也分為:純鯽魚、純鯉魚和混養,一周放2次,放魚日價格較高。黑大坑魚獲歸釣者所有,可以帶走或賣給收魚的(有專職收魚的,您在市場上買的魚說不定就是收上來的魚,哈哈)。多數池塘允許打窩子(多為允許鉛皮帶),有的只能搓大餌打窩子。
  黑坑還有限釣桿長度的規矩呢,鯽魚坑一般限13尺以下,鯉魚和混養坑限15尺以下。
  能不能釣美釣爽,主要看三個主要因素:
  1、老板放的魚有沒有問題;
  2、釣位是不是夠好;
  3、窩子和餌料是不是適合魚口。
  黑大坑,競爭非常激烈,多少帶有賭釣的色彩。你釣好了,算做黑了坑,不但收回成本而且享受眾人羨慕的目光!你釣不好,那就叫被坑黑了,心情自然郁悶。往往一天下來,釣友之間魚獲差異極大,多者可以釣到百斤、大幾十斤,少者甚至白板!
  黑大坑,老板玩活(主要是對魚殺口,限製出魚量),換誰也沒啥辦法,這不在釣友可控因素範圍,而釣位和餌料就成了釣友間競爭的焦點。特別是窩子和手食,幾乎就是不傳之秘,是拿魚的關鍵。於是,各種餌料、各種添加劑蜂擁而現,各顯其能。只要一種餌料好用,只要一種小藥效果神奇,釣魚人想盡一切辦法也要搞到手的。
  最早,從流行東峻、龍王恨、老鬼、釣魚王到現在流行丸九、天元、老紀、化餌,人知道的越少,用的越少,效果就越神奇。而添加劑呢,從傳統的豬母乳、草莓香精、香草香精、魚卡因、聚魚素、玉米香精等等單一性添加劑,一直到現在流行什麼老鼠藥、生命力、美濃達和藥酒等復合型添加劑,釣友決不怕貴。論壇上、QQ群中問配方、添加劑的更是不勝其數。至於相熟的釣友之間,窩子和手食的配方特別是添加劑(也叫小藥),那就成了一種忌諱,最好別問,以免傷了和氣。
  有人也許會說:“我不用那些小藥也能釣上魚”。這話沒錯,可是如果那些高手坐在你旁邊,能立刻把你釣閉口,這也是不爭的事實。所以才會有這樣的說法“小藥不是萬能的,沒有小藥是萬萬不能的”。更何況,隨著高濃度小藥的普遍使用,兩種甚至三種小藥配合使用,更是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第二部分 初試鋒芒
  剛開始學習臺釣(懸墜釣)時,我是一頭霧水,餌料東問西打聽,上網抄方子,根本就不明白啥是小藥。當時先在高釣池玩了半年後,熟悉了鯽魚吃餌那有力的一頓之後,轉而殺向放養塘,開始了黑大坑的經歷。
  黑坑真是殘酷!放魚且魚口好時,我也能釣上十條、八條的,可是高手卻能釣幾十斤。我不服啊,於是又開始了進一步的探索,研究如何能釣得多些。網絡上雖然能夠學到一些釣魚的經驗和技巧,但更多的是針對野釣和競技釣的,而對於黑大坑的窩子料和餌料的配置,確實少之又少,添加劑雖有涉及,但如何運用卻很少有人願意解釋。釣友雖偶爾透露一、二,但深的就支支吾吾了。有信息有線索就好,可以網上查詢嘛。於是,又開始研究起水產養殖資料,其中,有不少關於養殖淡水魚的研究資料和論文,介紹了很多添加劑對魚類的誘食作用,我基本上算是對添加劑的成分和作用原理有了個大概了解。
  那時候,市場上已經有了不少魚餌廠家生產的添加劑(小藥),很多都是單一型的香精,當然也有速殺、雅江促攝精等。於是,我也就大著膽子開始了使用添加劑的黑坑經歷。
  我記得第一次從漁具店買了丸九的草莓香精、水之風的豬母乳和鴨江促攝精後,打開聞了又聞,真是不知道怎麼用。最後心想,最壞結果不就是白板嘛,有啥可怕的。於是,放魚時趕到釣場,按照網上使用添加劑的方法,將草莓香精和豬母乳各取一部分(量不少啊),融於水,一部分開窩子料,一部分開手食。
  打窩後,真是忐忑不安。沒想到,在我所在的那條邊上,我第一個中魚!當時浮漂那叫一個亂呀,下頓、上送、下不去,漂象夠多,真是桿桿有魚,可是釣了8、9條後,擡竿跑魚之後,浮漂就像在水缸裏一樣,再也沒有了動靜。可其他釣友卻穩定地將魚一條條地釣了上來!
  這是咋回事呢?
  後來,詢問高手,才知道是添加量過大,魚興奮,跑魚後,魚受驚炸窩後,死窩了!
  盡管如此,我還是見識了添加劑的驚人效果!此後,將添加劑告訴一個釣友,結果平時成績很一般的他,興奮地告訴我,說把兩邊的釣友都幹掉了!好用的東西很難保密的!相熟的釣友大家都開始使用,結果我常釣的魚塘就被調了塘,那裏的魚特別喜歡草莓味道的餌料。要想收獲好,不加小藥絕對不行
  記得一次釣混養。我坐在放魚對面的東南角(釣位選的不錯啊)。開了窩子料,裏面加了草莓香精、玉米香精和魚卡因三種添加劑。放魚後不久,我不停的拉大餌打頻率,沒一會兒,感到釣位聚集了不少魚。我用的是打行程的阿盧A03-2,發現下降過程中有個停頓,於是擡竿,果然中了一條大鯽魚。此後便開始了爆連,漂基本上不會到底,下降過程中停頓、加速都是鯽魚,一旦到底,則頓口一般是鯉魚。
  一個多小時的爆連,身後則站了不少的觀眾,感覺自己成了舞臺的主角,真是爽啊。而鄰居釣友則有些悶悶不樂,無魚問津。以上舉這麼兩個例子,只是想說明一下,添加劑用對了,那真是如虎添翼,而一旦使用不當,也是災難深重啊。
  第三部分 魚類攝食習性
  要成為釣魚高手,不講科學不行,不借鑒他人的經驗也不行!不能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論體系也不行!
  很多人談到餌料靠啥誘魚,有的說:“靠味道誘魚”,有的說:“靠餌料中的添加劑誘魚”也有的說“霧化誘魚”,也許垂釣當時的情況和言者出發點不同,所以才有了不同的說法。以下這些科學研究的結論對我的影響很大,所以摘抄過來供大家參考。
  魚覓食吃餌,本是其生存所必需的本性,但是魚是如何發現食物?科學研究已經表明魚類主要是通過化學感受器(嗅覺和味覺)來感受誘食劑的效應與作用。魚類嗅覺能接受水體中低濃度的化學刺激,有感受氣味的能力,能區別化學物質。味覺則僅能感受化學物質的刺激。
  魚類攝食化學感受器主要包括嗅覺感受器和味覺感受器。嗅覺感受器魚類的嗅覺感受器通常是一些嗅覺上皮內陷形成的嗅囊,嗅囊內的嗅覺上皮通過形成褶皺(即初級嗅板),增大表面積,增加其與外界水環境的接觸面積,從而強化魚類的嗅覺功能。
  不同魚類嗅覺感受靈敏度不同。味覺感受器魚類的味覺感受器就是味蕾,能感受化學物質的刺激,魚類味蕾遍布體內外,口、唇、頭、體側、尾、觸須與某些變化的鰭條以及舌、咽、鰓腔、食道均有分布,味蕾依靠完善的構造辨別食物的味道。
  魚類攝食過程水產動物攝食過程分三個階段:
  1、起始階段。發覺或意識到食物刺激和存在;
  2、尋找階段。尋找食物位點,並趨向食物,有時猛咬或吞咽;
  3、攝取階段。攝入食物並判斷食物的適口性、可食性等。影響魚類選擇食物的行為,除食物的物理刺激如顆粒大小、形狀、光澤、顏色、硬度等因素外,很大程度上受到食物本身性狀信息特征的影響,而水環境中化學信息顯得特別重要。
  究竟哪些化學物質對魚有誘食作用呢?科學家們已經證實了下面的物質對魚類有誘食作用(當然,對不同種類的魚,誘食作用也會不同)。
  1、生物堿。甜菜堿是甜菜加工副產品中提取的甘氨酸甲基內酯,其可參加氨基酸的合成和協同作用,同時它具有甜味和魚蝦敏感的鮮味,對魚類和甲殼類動物的嗅覺和味覺均有強烈的刺激作用,有很強的誘食效果,可以促進魚類生長,降低餌料系數。
  2、動植物及其提取液。用蚯蚓作為誘食劑可有效提高魚蝦的攝食量、采食率和增重率,水蚯蚓、牛肝、蠶蛹幹、帶魚內臟和魚幹等的水提取液對南方鯰仔魚有較好的誘食效果。貝類及提取液也被證實對異育銀鯽、河鲀、真鯛等多種魚類有誘食效果。
  大蒜、洋蔥中有含硫的揮發性低分子有機物而具有特殊氣味,其強烈的蒜香對多數魚類的嗅覺有刺激作用,能吸引其采食。黃柏主要含有黃連素,對魚類有誘食作用。另外,新鮮水果(如葡萄、櫻桃、甜瓜、柿子等)的提取液對魚類也有一定的誘食作用。海藻粉中富含的各種氨基酸,而有些氨基酸對水產動物具有很強的誘食作用。
  3、含硫化合物。主要有DMPT(二甲基-丙酸噻亭,又名硫代甜菜堿)、大蒜素等。可促進金魚、鯉等的咬食行為,對各種海淡水魚類和長臂蝦的生長、攝食和抗逆性有不同程度的促進作用,並能改善養殖品種的肉質,使淡水品種呈現海產風味,從而提高淡水品種的經濟價值。大蒜素不僅具有誘食作用,對魚類的細菌性疾病也有-定的防治效果。
  4、氨基酸。多種氨基酸對魚類的嗅覺和味覺都具有極強的刺激作用。
  5、脂肪酸。有研究表明脂肪酸也有一定的誘食作用。
  6、核甘酸。核甘酸由核酸降解產生,通常與氨基酸、甜菜堿或三甲胺合用,能提高餌料適口性,增加魚蝦的采食量,並可降低死亡率。
  7、合成香料。一些化學合成香料被證實對魚類有引誘作用,如乙基麥芽酚、香蘭素、香豆素對鯽魚有誘食作用,乳酸乙酯也有較好的誘食作用。
  我之所以啰裏啰唆援引了那麼多科學依據,主要就是想給大家灌輸一點觀念而已。總結一下,有這麼三點小結論。
  1、科學研究證明,魚類具有嗅覺、味覺器官,在水中,主要靠這些器官感知食物在水中傳遞的化學物質,從而發現食物(視覺不在討論範圍)。
  2、科學研究證明,很多化學物質對魚類具有相當的誘食性刺激魚類的嗅覺、味覺等使其聚集到飼料周圍,加快攝食,提高采食量,但是必須是合理的量。
  3、很多化學物質雖然對魚類有誘食作用,但魚類還是要靠吃食物才能生長而不能靠這些化學物質生長。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