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麝香的介紹,釣魚餌料百科
【介紹】藥材 毛殼麝香 為扁圓形或類橢圓形的囊狀體,直徑3~7cm,厚2~4cm。開口面的皮革質,棕褐色,略平,密生白色或灰棕色短毛,從兩側圍繞中心排列,中間有1小囊孔。另一面為棕褐色略帶紫的皮膜,微皺縮,偶顯肌肉纖維,略有彈性,剖開後可見中層皮膜呈棕褐色或灰褐色,半透明,內層皮膜呈棕色,內含顆粒狀、粉末狀的麝香仁和少量細毛及脫落的內層皮膜(習稱“銀皮”)。
麝香仁 野生者質軟,油潤,疏松;其中顆粒狀者習稱“當門子”,呈不規則圓球形或顆粒狀,表面多呈紫黑色,油潤光亮,微有麻紋,斷面深棕色或黃棕色;粉末狀者多呈棕褐色或黃棕色,並且少量脫落的內層皮膜和細毛。飼養者呈顆粒狀、短條形或不規則的團塊;表面不平。紫黑色或深棕色,顯油性,微有光澤,並有少量毛和脫落的內層皮膜。氣香濃烈而特異,味微辣、微苦帶鹹。
【拼音名】She xiang
【別名】當門子、臍香(《雷公炮炙論》)、麝臍香(《綱目》)、四味臭(《東醫寶鑒》)、臭子、臘子(《中藥誌》)、香臍子(《中藥材手冊》)。處方名:麝香、麝香仁。麝(《本經》),又名:麝父(《爾雅》)、香獐(《綱目》)、土獐(《本草述》)、拉石子、獐子、山驢子
【英文名】Musk
【拉丁名】藥材Moschus原動物麝Moschus moschiferus L.
【處方名】麝香、射香、元寸、當門子等
【商品名】毛殼麝香:又名毛麝香、毛香、整麝香。為獵取後割下香囊陰幹者。以皮薄、飽滿、有彈性,幹燥、香氣濃者為佳。麝香仁:又名麝香肉、散麝香、散香。為剖開香囊,除去皮囊後剩余部分陰幹者。以顆粒紫黑色、粉末棕褐色、質柔、油潤、香氣濃者為佳。當門子:又名香子。呈顆粒狀的優質麝香仁。元寸:又名元寸香、寸香。為呈粉末狀的麝香仁。黑子麝香:為麝香仁黑色,粉末棕黃,香氣濃烈,富有油性者。
【中藥配伍】配冰片:開竅醒神。配乳香:活血消腫止痛。配肉桂:催產下胎。
【藥性說明】本品辛散溫通、芳香走竄,能入十二經,開竅、散瘀之力頗強,為神昏閉證及血瘀諸痛、瘡瘍腫痛之良藥。
【功效】1.芳香宣竅 治療溫病熱入心包所致的神昏、痙攣、驚厥、抽搐、口噤等閉證。 2.活血散瘀 可治療經閉、腫塊、跌打損傷,也可配其它藥外用。 3.催產下死胎 治療死胎不下或胞衣不下。
【用途】1,開竅醒神:可用於熱陷心包,高熱神昏;痰熱閉竅,神昏痰盛;熱極驚風抽搐昏厥;寒濕痰濁上蒙清竅等閉證,適當配伍,寒閉,熱閉均可。 2,活血散結,止痛:可治血瘀諸痛及瘡癰。 a.咽喉腫痛,瘡瘍腫痛,乳癰,肺癰。 b.婦女血分瘀滯,閉經,癥瘕。 c.血瘀頭痛,胸痹絞痛及外傷瘀滯腫痛。 3,催產:用於胎死腹中或胎衣不下。
【主治】治中風,痰厥,驚癇,中惡煩悶,心腹暴痛,癥瘕癖積,跌打損傷,癰疽腫毒。
【用法用量】內服:入丸、散,3~5厘。外用:吹喉、畜鼻、點眼、調塗或入膏藥中敷貼。宜入丸散,不宜入煎劑。外用適量。
【臨床應用】1.治療慢性肝炎和早期肝硬化:5%麝香註射液,於雙側章門、期門穴交替註射,每次2ml,每周1次,4周1療程。(《天津中醫》,1987;(5):20)。 2.治療腰扭傷:以0.2%麝香註射液註入痛點最著之阿是穴,每次2~4ml,每周1次,2周1療程。(《新中醫》,1985;(4):26)。 3.治療白癜風:以0.4%麝香註射液作病竈區皮下多點註射,劑量依病區大小而定,每周2次,3月1療程,一般2~3療程。(《湖南醫學院學報》,1980;(2):157)。高熱神昏譫語、跌打損傷、瘀血停滯、風濕痹痛、經閉、胎衣不下、瘡癰腫毒等:均可與其他藥配成丸、散劑應用。
【註意事項】孕婦忌用。 1.用量過大 常規用量入藥偶出現輕微頭痛、惡心、胃口差。過量使用對中樞神經有抑製作用。對消化道粘膜有刺激性。中毒癥狀:口腔粘膜糜爛、惡心、嘔吐、牙齒脫落、便血、吐血、尿血,嚴重者可使呼吸中樞麻痹、心力衰竭,內臟廣泛出血而死亡。曾有報道一小兒服麝香0.06克引起神誌不清、呼吸不規則、昏迷、抽搐、無尿、瞳孔散大。 2.用藥不當 本品芳香走竄,能墜胎,孕婦忌用。古代醫家認為:陽盛陰虛、有升無降、血海虛而寒熱盜汗者不宜使用。現在麝香入藥多配合其它藥物製成丸劑,應掌握好適應證,避免藥不對證的現象。 3.麝香忌見火。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