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食釣魚,有其獨特的魅力。釣魚,我很贊賞用糟食。

  競技釣比較註重霧化,我愛野釣,我更強調餌料的膨化。麩皮、花生麩就是很好的膨化劑。你看看那些加了麩皮的餌料,進入水裏以後就開始膨脹,像一朵開放的鮮花,簡直妙不可言。花生麩也有這樣的效果,只是稍差一點。在我們常用的餌料裏,加入適量的麩皮,就是很好的糟食。

  麩皮,就是麥子磨面以後的剩余物,那是很好的飼料,也是我們釣魚的好餌料。人們習慣按照麩皮片的大小把它分為大片、中片和小片。為了敘述方便,我這裏只說偏大或偏小。

  如果是傳統釣,我傾向用偏大的麩皮。如果是臺釣,我傾向用偏小的麩皮。

  如果是傳統釣,麩皮可以多加一點,水應該少加一點。這樣做出的餌料就比較幹,在裝鉤的時候需要使點勁。只要保證餌料到底以後才開始化散就行。

  臺釣用的餌料就不要加那麼多麩皮了,餌料也要做的軟一點,這樣餌料可以在鉤上多呆一會兒。盡管這樣,它和沒有加麩皮的餌料無論在化散的時間和形狀上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麩皮的比例究竟怎樣是多,怎樣是少,我這裏很難給大家說。因為各人的情況、習慣不一樣,各地、各季的魚情不一樣,所以也就沒有一個統一的比例,建議大家在5-25%這個範圍內,根據自己的習慣和經驗來選擇。

  怎樣才能知道自己配製的糟食化散需要多長的時間,換個說法,怎樣才知道餌料是到底以後才開始化散的?這裏有兩個方法:

  1、食盒裏盛一些清水,把合好的糟食捏一團放進去觀察。根據它化散的情況來判斷,我現在的餌料能不能到底。

  2、用臺釣的方法,在已經找好底的臺釣鉤組上掛你配好的糟食,拋竿入水。如果浮漂能夠順利的立起來,稍站一會兒才開始慢慢的上升,這就說明你的餌料基本上是在水底化的。反之就是餌料太散,基本上是在半路就化散完了。

  所以,我即便是準備用傳統釣,開始的時候我還是用臺釣。找底、提食做窩、觀察餌料的化散情況。一切都好了,我再換成傳統釣。當然,如果我對現有的餌料比較了解的話,直接用傳統釣那也是很自然的。

  介紹我的一個糟食配比(傳統釣用):

  顆粒粉-3份,大雞飼料-2份,小雞飼料-1份,大片麩皮-1份,澱粉酶(或蝦粉)適量。

  註:我使用的是飼料添加劑澱粉酶,不是食品用澱粉酶,請朋友在選購的時候謹慎。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