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先觀察一下鯽魚的吃食過程。在正常的情況下,鯽魚不會見了餌就往前沖的。它們一般用經過探,試,嘗,吞幾個程序。我們在垂釣中裝鉤之餌較硬,只見窩中層層泛出魚星但少咬鉤,時而有幾次輕微點動的,就是鯽魚在探試吃餌。當釣者裝鉤之餌換上軟餌時,鯽魚會大膽無慮地吃,浮標反應短促有力的下頓動作幅度也大得多。

我曾經就餌料的物理性能作了一次實驗。去年秋天,我在蘇州對外開放的“青臺河”邊享受釣魚的樂雀。我選了一處水深二米左右,前後都比較幹凈的洗菜碼頭上裝竿下鉤。我故意在鉤上裝兩粒較硬的餌團,只見露水面的立標上升半目後輕輕下頓半目,揚竿均未中魚。隨後我將同時泡製較松的餌裝鉤下底,軟餌約2分鐘後化開。只見浮標在緩緩上升半目後隨即下頓一目左右,揚竿即中魚。這說這些不懂事的小家夥對餌料的軟硬也十分敏感。

學臺釣的釣手對餌料的這一物理性不會很重視。餌料製作的松散程度也是垂釣中十分重要的一環。餌料松散度側重點不在於“釣”,而在於“引”。 廖心陽先生說過:“引魚比釣魚更為重要,引不來魚,就談不上釣魚”。 餌料泡製好了,特別是膨化類餌,可起到越釣越多的效果。餌太粘,少化散的餌料雖中鉤率高但引魚匯集效果差,魚進窩的密度差;易散化的餌料會引來太多的魚匯集釣點,魚多了會在釣區“打架”,反而釣不上魚。所以餌料的松散度應該適中。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