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魚別名鯉拐子,是常見的一種大型淡水魚類。一般個體較大,在自然水域中兩年即能達到成魚,體重會超過1公斤;自然水域中鯉魚主要以水體中的小型浮遊生物、蚌、螺等水體底棲動物為食,也食水草和藻類。在水質較肥的水域中活動和進食,食性雜,葷素都吃,但春季喜歡吃葷食,棲息於松軟的泥底和水草叢生處。鯉魚愛群居,一般三五成群,但大鯉魚一般獨來獨往。鯉魚適應能力非常強,耐低溫,也抗酷暑。鯉魚最愛的深度在1.5-2.5米,要想在春天這個季節有豐厚的釣茯,就耍掌握垂釣鯉魚的技巧

    選好天氣出釣,是釣獲成敗的關鍵。《但是看了幾篇文章,有點不同意見,》下面也就是我幾年來對鯉魚專心研究的經驗。

    1 晝夜溫度差越大,夜釣越好釣。

    2 突然升溫,有沒有收獲在於下午5點以後,請記住,魚在春季上浮曬太陽,浮在哪,下午就會回沈在哪!所以這樣天氣先觀察魚情。

    3 風力越大,上大魚,多上魚的機會就越大,但是你要找個避風,安靜,水深超過1.5米的水域。《本人經歷幾次這樣的天氣,都有大魚收獲》

    4 變天的前一天或者說是前半天時間是釣鯉魚的黃金時間,應該那時候天氣悶熱,鯉魚都會在淺水區瘋狂吃食。

    一、選擇天氣:

    釣鯉魚最好的天氣在25度到35度之間。因為天氣熱,魚的新陳代謝旺盛,所以攝食量大。如遇第2天變天或者下午邊天是黃金時間。

    二、釣場和釣位

    鯉魚的食性造就了他喜歡在有水草,樹樁,碎石,陡岸,土坎等深度在1.0--2.5米的水域,在水草生長的地方,或者在近岸有腐殖質的水面。“釣魚不釣草,等於瞎白跑”特別在氣溫超過30度以上,鯉魚多數在水草下。

    三、布窩與釣餌

    在一個水域裏面,我們首先要搞清楚水域的性質,《餵食,水底的性質,深淺朝向,等等》!

    鯉魚喜歡腥、臭、香、等,在打窩時候就要根據你分析的來,一般在荒潭在窩適當的加點香和腥為佳。如果在餵養各種牲畜排泄物的水域,應該在腥和臭,窩餌成份應該大小顆粒要均勻,既要有大顆粒也要有小顆粒,甚至碎粒。

    在打窩時候請看好參照物,以便好找準窩位,大窩量應該看水域是否有小魚而定,如小魚很多,適當加大,反之少之為好。為何呢?很多人不明白,其實你想想窩量打的太大,魚進窩首先會吃窩,吃完了,說不一定吃飽了就走了,很多人遇到過,窩裏魚情和魚星都很好,就是不吃鉤,為什麼,其實很簡單,要就白條、小魚、庸魚花鰱,要就是窩打的大了。所以打窩要適量!

    釣餌、商品餌不熟悉就不多說了,應看窩餌而釣,餵什麼釣什麼,這是很有用處的!

    四、釣具與釣技

    釣具組:應視釣餌而定,但是總歸離不開幾個詞:小鉤、細線、小漂、小鉛、輕出、輕入!

    大家知道鯉魚是種很狡猾的魚種,經常在釣餌面前轉,就是不吃,加上現在釣魚的人多,餵的太好,太飽。所以我們為了讓他警惕心降低,應該選用盡量小的魚鉤,魚線多選用1號-1.5號線,小漂 小鉛都是為了能讓魚在水下面的情況能盡量的反映到你的眼睛裏面,如遇大風適當加大鉛的用量。輕出就是輕輕的把鉤提出水面,輕放也就是輕輕放入水中,如你的漂和鉛太多,一入水就好似扔進個大炸彈,那麼就驚魚了!

    釣技:應該先看水面是否有星,或者有窩的碎屑上浮,因為這是代表魚已經進窩在下面吃窩的表現。釣者一定要安靜,盡量不要站起身來,不大聲說話,有可能坐離岸邊稍遠的地方。註意標相,這是釣魚最高境界,水下的情況會很好的反映上來,漂左右抖動多數是魚碰線,一般吃食漂會慢慢上浮,或者慢慢的邊走邊沈,也有突然黑漂的情況。這個要視當時情況而定。魚吞鉤後要掌握提竿的時機,力度不要過大,刺魚動作不可過猛!否則斷線的機會很大。註意,在中魚後,第一下走線應該適當,特別是大鯉魚,沖線猛,速度快,時間長,掌握好第一個輪回收線的時機,上魚後,我們要把心態放輕松,不要緊張或者操之過急。切勿心急與魚形成拔河之勢。遛魚、控魚技術也很重要,根據魚逃竄的方向以柔克剛,不要太早讓魚現水。遛乏力翻白挑起魚頭讓其在水面嗆水,當魚再也沒有掙紮力氣方可抄魚上岸盡量把魚遛開窩處,遠離樹木,石頭’水草等地方!

    其實釣魚是種很優雅很休閑的運動,釣鯉魚卻是種很要技術很要經驗的釣法,我們應該在每一次出現得失情況後好好歸結經驗,不要太過在意,早日讓屬於你的大鯉魚擡回家去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