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米深水釣大青
2004年11月8日上午,燒得一手好魚菜、在石門水庫邊開有一家“鄉味餐館”的劉尚富先生,用7米手竿在石門水庫成功釣到一尾長1.6米、重達35千克的大青魚。為此,我專程拜訪了這位被當地人稱作“魚王”的民間釣魚高手。
他是用很普通的7米玻璃鋼手竿、傳統釣法釣上大青魚的。立漂,配的墜子遠遠大於漂的浮力。因為水深達8庹(音tuo,意為成人雙臂張開的距離),所以配有30米的釣線。線的一端,就系在竿柄上,竿柄上有一段約22厘米長、用鐵絲纏(固定)在竿柄上的繞線卡;線和竿梢的連接簡單得有點令人不可思議:就是用透明膠把線和竿梢纏了幾圈。仔細分析,這樣的做法有多重的作用:在水深不一或釣點遠近不同時,可以很方便地調節線的長短——因為線可以在透明膠和竿壁之間拉動;竿上有護竿線,垂釣時萬一魚竿斷了,也能及時抓住釣線,通過長線把大魚弄上來;每次放出的線有固定的長度,結合對岸的目標,三點一線確定方向,再通過線的長度確定距離,能夠實現釣點的精確定位;因為線長,用七米的玻璃鋼硬調長竿,有準確訊號後用猛力揚竿,可以確保掛穿青魚堅硬的上腭。
如此長竿,自然不能用常規的方法拋竿。他是用手直接拋投鉤餌的:盡管是用的單鉤,但每次下竿,都必然包一大團很粘的包餌,所以能拋投很遠。他的包食手拋線也很有道理:包餌大,能用得上力,可以用手拋遠;盡管包餌大了落水的聲音不小,自然水體的大青魚又極為警覺,但是因為水深有12米多,鉤餌的落點和釣點距離在10米以上,所以實際上對大魚並無影響。
他的釣具也是專門釣大魚的:盡管是用的手竿,但是很紮實,鉤子用到了丸せ18號,線用到了0.45毫米,釣普通三四十斤的大魚,基本上沒有失手的。
他的遛魚方法也很有特點:先是持竿遛魚,待能拉動後,再用手一把一把地收、放線。他說:“這樣遛魚,不像是繞線輪,一放出去就是就是好幾十米。”我在垂釣中也發現,繞線輪的曳力值很不穩定,在線輪被拉動放線出去以後,輪的曳力會顯著降低,魚一下子能跑出好幾十米遠。他這樣遛魚,花費的時間很短,據介紹,釣一條二十來斤的草魚和青魚,他只要兩三分鐘就能搞定。
他的用餌也很有特色,並且是秘不示人的。普通配料,是糠餅粉、菜籽餅粉、芝麻餅粉、幹的玉米粒,另加少量龍王恨一類的商品餌料,加少量面粉調節餌的粘度。除了合理的配方成份之外,他調製的餌料形態也和我們平時的競技釣的餌料有很大區別,特別符合野釣大魚的特點:釣餌特別粘而硬、有整粒蠶豆那樣大;包餌裏有整粒的玉米粒,以至於把鉤子拉回來後,鉤外還有釣餌、釣餌外還粘有整粒的硬玉米粒,這和青魚在水底吃的田螺差不多。我了解到,平時漁民在用田螺餵食塘裏的青魚時,是不必打碎的。相反,打碎了以後青魚反而不怎麽愛吃,最終田碎螺都漂到了水面,臭了——大青魚吃硬不吃軟。此外,還有一個大家熟知的技巧:就是定點打窩、提前打窩,形成人工魚道。他還特別善於在大水面看水識魚,其要點盡管向我說了多次,但是我卻不能理解。
用手竿釣十多米的深水,可能一般人難以掌握。如果改成海竿,應該會好得多。但是要註意兩點:水深線長,青魚的上腭硬,竿短了或提竿無力,特別容易跑魚;磯竿拋投無法確定準確的出線長度,所以有必要事先定好大致的遠近,先可以適當遠一點,把太空豆捋到那裏。在確定好釣位後,把太空豆捋到繞線輪附近,釣線的出線長度就可以精確確定了。當然,用“魚王”的辦法也行:定好位(線的長度)後,以後還是用手拋投鉤餌,每次的出線長度就一定了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