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發燒友蔔永平 三岔湖裏的野釣人生
接受新鮮事物,蔔永平似乎總快人一步。上世紀90年代中期,臺釣方法剛傳入大陸,當所謂的“釣魚先行者”正接受釣技“洗腦”時,他已經買手劃船進三岔湖玩臺釣了;當身邊朋友考慮買鐵船時,他已經用壞了兩艘,改玩充氣快艇了。
現在,野釣的朋友釣魚時喜歡找所謂的餌料秘方,但使用效果甚微。對此,蔔永平要給大家分享,釣魚最關鍵是要摸準魚的習性,而不是刻意追求“秘方”。
蔔永平
成都先鋒布藝有限公司董事長四川省釣魚協會副主席
戰績
3次參加國家級釣魚比賽獲混合重量金牌
2004年,蔔永平參加由農業部舉辦的國家級釣魚賽事——全國農運會,他獲得競技塘混合重量第4名;2008年全國農運會他又獲得混合重量金牌;2012年全國農運會獲得拋竿賽個人銀牌。
推薦
磯竿:又稱手海兩用竿,原用於大海磯釣,現成為淡水釣大魚 “必備武器”,磯竿的調性界於手竿和海竿之間,比海竿要軟,不適合遠投,一般用中小型漁輪,長度在3.6米—7.2米間。
三岔湖:位於簡陽三岔鎮,是沱江一級支流絳溪河上遊,又名三岔水庫。三岔湖北距成都45公裏,東北距簡陽市32公裏。湖區以人工湖泊為中心,目前已開放的島嶼有花島、月亮島等10余處。
成都至三岔湖自駕路線:成都—成渝立交—龍泉湖 (下高速)—沿G318行駛至賈家—三岔湖。
15年前買船下湖
上世紀90年代,簡陽三岔湖剛對外開放釣魚不久,交通不便,“從成都坐車到三岔湖大壩後,要花半小時坐船到月亮島。為尋找釣點,還得租農戶的船到島附近找釣位。”蔔永平稱,農戶將人送到釣點就走了,但中途想換地方,就非常不便。
1998年,他發現三岔鎮上有專門造船的,就在當地花630元買了艘鐵皮手劃船,可坐5個人。“15年前買手劃船釣魚,估計在釣魚人裏算第一個。”蔔永平把船丟在月亮島上,讓當地農家樂保管,去釣魚時就自己開。“用了兩艘船,但都過不了幾年就壞了,直到2008年才買了充氣快艇。”蔔永平說,充氣快艇比鐵船穩,充一次氣要花10多分鐘,吃水較淺,“和鐵船相比,優點是可四處挪動,開車載到釣點再充氣,滿足我四處野釣的愛好,黑龍潭、升鐘湖等都有涉足。”
“發動機是雅馬哈的,底下是鋁板,坐4-5人,一箱油裝20升,可連開4-5小時。”蔔永平稱,雖聽上去很完美,但他在實踐中發現快艇自重就有110公斤,“後來也懶的搬動了,逐步放棄。”
1根磯竿魚種通吃
“以前,一天釣一兩百斤是常事,一條大鰱魚就有三四十斤。”蔔永平當時用的釣具主要是磯竿,且只喜歡用一根魚竿,所有魚“通吃”。
他夏天一般釣水深2米,冬天釣4-8米;餌料有時用水邊的草打結下水,對付草魚,有時把紅薯蒸熟捏團,“專攻”鯉魚,小泥鰍用來吸引烏棒魚。在線組方面,一般用2—3號線,6—8號伊勢尼魚鉤。
每次到三岔湖釣魚,蔔永平都要在當地住兩晚,“周五下午去,周日下午回。”他還在農家樂安置“專櫃”,便於存放漁具、衣服等。
2009年,三岔湖鳥島,蔔永平用2.1米路亞竿、30磅PE線、18克假餌,甩竿35米遠,沈水8米,等假餌快落底時,雙臂一直擺動魚竿使假餌不掛河床,鰱魚以為假餌是受傷的下魚,迅速開口咬魚,“一提竿,30多斤鰱魚到手,下竿不到半小時又能上魚。”
不必追求餌料秘方
現在很多釣友都愛追求餌料的標新立異,蔔永平認為這樣未必正確,“魚習慣於固定口味,可能岸邊的蚯蚓都比特殊餌料更討它歡心。”
蔔永平稱,若蚯蚓霧化效果不好,用常備餌料就行了。在誘魚方面,若暫時釣不到魚,可嘗試不停收竿再拋出,多試幾次,可讓餌料上的粉塵在水中多次散發,這樣對魚的吸引頻率就會提高;在與漂子的搭配上,如果鉤和餌都很小,漂子則不宜太大,否則半天都沈不下水。“釣魚最關鍵是要摸準魚的習性。”蔔永平說,如春夏在草灘附近,2-3米深就很容易釣到草魚;而在亂石下,就容易釣到吃蝦米的鯉魚,“若光禿禿的什麽都沒有,可丟幾根樹椏再撒點窩子,過幾小時魚就遊來了。”
授人以漁
春季龍泉湖釣魚經驗
釣友“GodSee”:春季龍泉湖釣鯉魚、鯽魚、草魚的打窩經驗和餌料使用。
二級競釣大師賈東普:鯽魚用酒米打窩,用動物蛋白較高的餌料釣,休閑釣可用蚯蚓或紅蟲。鯉魚餌料以動物蛋白加酒香為主,“天氣回暖後,春天的魚從深水區到淺水地帶找食。這個季節釣鯉魚、鯽魚,水深在1.5米—3米左右最好,釣位找太陽能照射的淺灘且水草多的地方。”
官方微信現已開通。釣友可通過微信掃描二維碼,或通過搜號碼(chuidiaozhebuluo)關註。關註後,在對話框輸入“庫釣”,馬版主會教你四季打窩技巧,圖文並茂;輸入“競釣”,有二級競釣大師賈東普講述從菜鳥到大師的經歷;輸入“海釣”,有成都發燒友出國玩海釣的故事。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