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起三類魚將有自己的“身份證”,市場上的水產將進入標識管理。南方日報記者 盧奕誠 攝
與活禽一樣,佛山養殖數量較大的桂花魚、生魚和黃骨魚終於也將有自己的身份標識了。昨日,市農業局和市工商局對外聯合宣布,從5月1日開始,佛山將在全市四大淡水鮮活水產品批發市場、西樵何氏水產有限公司等物流企業試行水產品產地標識準入製度,以加強佛山的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

水產品養殖、流通全程記錄

根據昨日發布的《佛山市淡水鮮活水產品標識管理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從下月1日起,南海環球水產批發市場、桂江農產品綜合批發市場、中南農產品批發市場、順德大洲水產批發市場等佛山四大淡水鮮活水產品批發市場,以及西樵何氏水產有限公司等物流企業將率先試行水產品產地標識準入製度,對進入試點企業銷售的桂花魚、生魚和黃骨魚(學名分別為鱖魚、烏鱧、黃顙魚)全部實行附加標識準入。換言之,全市所有桂花魚、生魚和黃骨魚的養殖企業、養殖戶的產品,要想進入上述試點企業進行銷售,就必須首先登記領取《食用農產品出產地標識(水產品)》。

“實際上,全省已經從4月1日起開始推行水產品產地標識管理,佛山則是根據自身情況、在其基礎上做出了進一步的細化和提升。”據市農業行政綜合執法隊隊長薛勇祥介紹,廣東省是對鱖魚、烏鱧、羅非魚、鰻魚等重點品種率先實施產地標識全覆蓋,佛山則選取桂花魚、生魚和黃骨魚等三個在佛山具有較高市場占有率的優勢水產養殖品種作為試點。

而與《廣東省水產品產地標識》不同,佛山的水產品標識除了水產品名、起捕日期、養殖單位和追溯碼外,還擴大了監管對象,將監管重點放在了流通環節,包含有收購和銷售企業名稱、聯系方式,以及運輸車輛車牌號等標識。“從養殖到收購,再到銷售,整個環節都將詳細記錄,並要做到一塘一標識、一證一品種。而試點企業、銷售店鋪收取的標識必須保留2年以備主管部門查驗”。

而對於環球水產品批發市場相關負責人提出的“非本市相關魚種如何進入市場銷售”,薛勇祥表示,只要有《廣東省水產品產地標識》也可以進入試點企業。

標識溯源,防病魚上桌

據了解,該方案將於5月1日統一施行,並設有一個月的“寬限期”,在此期間,對沒有執行準入製度的市場經營者、收購者、經營店鋪會進行警告和宣傳教育,同時仍準許其進入市場。但是,從6月1日起,沒有“標識”或“標識”不規範的水產品將一律不準進入試點市場(企業)銷售,經營店鋪“標識”標準不規範的還將受到相應處罰。

“通過這種水產品標識製度嚴把‘準入’和‘準出’關口,利用市場倒逼機製,使水產品質量監管逐步達到‘生產有記錄、流向可追蹤、質量可追溯、責任可界定’。”市農業局副局長張新華表示,作為全省重要的淡水魚養殖基地和淡水魚集散地,佛山近幾年的水產品質量安全形勢較好,抽檢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2%-98%之間,水產品飼料抽檢合格率更是達到100%,但水產品安全依然不容忽視,一旦出現問題常陷入無法追責的尷尬境地。

“我們非常歡迎產地標識管理。”對於這種更加嚴格的市場準入門檻,此次入圍試點的中南農產品批發市場相關負責人認為該製度不僅能提升佛山的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也能提高水產品市場的品牌和競爭力。據他介紹,水產品質量問題一般出在藥物殘留超標和重金屬超標上,為防止魚類感染真菌、延長魚類在長途販運中的存活時間,一些養殖戶、物流企業會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孔雀石綠、氯黴素、硝基呋喃類藥物。由於此前缺乏這種標識管理,水產品一旦出現問題責任經常無法界定,或則只能歸咎於水產品銷售者身上。

“產地標識製度實行就能清楚地追溯責任,同時能從源頭上保證水產品的質量安全。”薛勇祥表示,雖然目前只是對三類魚、幾家市場企業進行試點,但取得成功經驗後將會逐步在其他大宗品種鋪開。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