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為食亡,魚也為食亡,只是需要些耐心魚兒才會為魚鉤上的餌料而亡。

上月暑假期間,一位摯友終於瞅著機會,邀來兩位朋友與我一同前去釣魚。以前都是我與這位摯友一起去,他倒耐不住寂寞,不住拉攏其他朋友,壯大我與他的釣魚小隊。

離家兩三公裏處有條章江,我是去年偶然得知它的真名。從小我都叫它大河,夠孤陋寡聞的。縱然如此,我們還是稱它為大河。

準備好一切,坐在岸邊自己帶來的一塊玻璃鋼格柵上,想要釣上魚便得老老實實地盯著魚漂。我不覺想起小學課本上的小貓釣魚的故事。小貓開始三心二意,一條魚也沒釣著。經過貓媽媽的教導後,小貓一心一意釣魚,終於釣上一條大魚。可我不得不說,釣魚並非一心一意就能釣上的。

釣魚雖然是件悠閑的戶外運動,但是若失了耐性,它的悠閑可就蕩然無存了。

陽光時明時暗,河面微波重重,打沙船哢哢響個不停,最讓人厭惡的是魚漂沒有一點下沈的意思。如若還有更讓人厭惡的事,那便是魚漂突然往下沈了沈,你苦等它幾分鐘,魚漂卻毫無動靜,等你拉上魚鉤一看,魚餌已一絲不剩。

三四小時的苦苦等待,玻璃鋼格柵都坐熱了,最終的收獲是三根釣桿釣來四條小魚。將魚悉數放回河裏,我們如此作為自然算不上善舉、好心,因為有些魚上鉤後不久便死了。我倒發現越小的魚它的生命力越頑強,不知是何原因?

我記得與那位摯友第一次到大河釣魚時,三四小時便釣來十多條小魚,往後則越釣越少。也不知是因為釣魚和捕魚的人多了,還是因為上遊的一些工廠排放的汙水影響了水質,妨礙了魚的生長。

以前我和那位摯友多持釣桿靜觀魚漂之變,如今我們經常將釣桿放置岸上,連等魚的興奮勁都減弱不少。是因為魚少了?還是我們的耐性差了?抑或是我們更懂得休閑了?我自個也說不準確。

不管如何,比起以前,我的釣魚耐性總歸是增強了不少。只是在日常生活中,我的耐性還是常敗於急躁,看來我逐漸鍛煉出的釣魚耐性還得移植到生活中才好。也許沒有耐心,生活中的收獲也會像上鉤的魚兒一樣,寥寥無幾。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