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標是釣魚人最親密的夥伴之一,它對於釣魚人的意義,無異於第三只明澈的眼睛,讓釣魚人觀察到水下魚兒的動靜。浮標本不會有故事,因為與釣魚人朝夕相伴,於是就有了故事。

    我保存著從事釣魚活動以來幾乎所有擁有過的浮標,敝帚自珍,因為我們曾長久彼此凝神,我讀得懂它的頓挫或擡升,它理解我的抑揚與浮沈。

浮標的故事 作者:贛江釣月

    這是一簇閑置的浮標,在落滿灰塵的書桌上,與賦閑已久的文房用品默然相伴多時了。然而,我從來沒有目之為廢物或者擺設,因為它們已經深深融入並參與塑造了這個家貧寒而特立的家庭氣質。

    這些年來,釣魚越來越成為我生活的重要部分,而我收存的這些形態各異的浮標,無聲地講述著我釣魚的歷程。
 

浮標的故事 作者:贛江釣月

    這是我開始涉足釣魚時使用過的第一代浮標,釣魚的人,如果不是一出道就有幸師從高手,大概都用過這種浮標吧。這種浮標使用起來很簡單:主線上穿一截二三公分長的氣門芯,把浮標插上去就可以了。用這種浮標找底也很簡單,從浮標在水面斜立為起點,估摸著往下調,直到浮標垂直於水面,就“差不多”了,想要釣浮,就繼續往下調。更精細的活,就不是它力所能及的了。這種浮標雖然粗放,卻屢屢能釣到大魚。如今用標越來越精細,釣獲的大魚卻越來越少,我想,除了魚情變化的因素,浮標也是個很重要的原因,浮標就像人,粗獷之士固然製造不出精密的歐米茄,卻往往能成就移山填海的偉業。
 

浮標的故事 作者:贛江釣月

    我的第二代浮標,是我的第一任師傅L送我的。這是一支無所不能的萬能標,也是一支戰無不勝的常勝標,浮釣麻餐、底釣鯽鯉、流釣大眼華鯿,都是一把好手;它曾在某年的端午節助我在歐潭的水壩下用一個半小時釣獲大眼華鯿180多尾。標身與標尾曾經多次斷裂分離,每次斷裂,就用打火機燒了燒,粘回去,次數多了,就像飽經風霜的老人,雖然身板依舊健糙,但身形卻永遠不能恢復當年的條直了。任是這樣,仍然銳利敏捷,在一個乍暖還寒的驚蟄時節,我和它在蟠龍鎮邊的章江岸柳樹下設伏,由於它準確及時傳遞“敵情”,一天中鯉魚18尾(跑了9尾大的,釣獲9尾小的)。

    俗話說,高手在民間。剛開始釣魚的頭幾年,在向民間高手學習釣具釣技釣法中,我學會了DIY簡易浮標。
 

浮標的故事 作者:贛江釣月

    這是一種簡陋得不能再簡陋的浮標了,製作很簡單,取一塊繞線板切下一小塊,剪能楔形,主線上穿一小截氣門芯,用補鞋線把浮標緊緊纏綁在氣門芯上就成了。用起來也很方便,能自如地調節深淺。

    這種浮標,我主要用來在湧金門外城墻下的貢江邊或北門外的章江、貢江匯合處浮釣麻餐子,比買來的浮標好用多了,用這種浮標,我曾一個下午釣獲麻餐300多尾,大多數只比筷子頭稍大。用來在靜水裏底釣鯽、鯉,也屢試不爽,瞧上圖的主線,顯然是用來釣大魚的。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