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水域面廣魚稀、雜魚眾多、青魚稀少,尤其是個體達10~30千克的青魚,更是微乎其微。如果,沒有較為科學的方法和適口對路的魚餌,是很難奏效的。要釣青魚,首先要肯定所去的湖泊、水庫中有青魚的存在;要了解水庫、湖泊水下的地形走勢,水體的深淺以及所釣的對象魚的習性與食性;根據青魚的習性去選擇釣點,根據青魚的食性去調配針對青魚的釣餌,采取行之有效的釣法和堅固耐用的釣具。再者就是造窩誘魚的方法加上你守釣的恒心和運氣。

選點技巧:青魚喜棲息在水體的較深處,以幼蚌、河蜆、螺螄等軟體動物為食,不善遊動,即使遊動也不像小魚那樣動作敏捷,更不會在很大的範圍裏遊動,因此,釣友們在選擇釣青魚的釣點時,盡量找準青魚的藏身處,並註意釣點內水體的深淺。不要把水深超過10米的地方或是水下平整光滑無障礙的地方作釣青魚的釣點,而應選擇水下有水草亂石雜物,河道內有洄流或緩流的灣子。當然,石塊砌成的大壩附近或水下石塊較多的地方,則是理想的最佳釣點,因這裏有螺類或河蜆可供青魚飽腹。此外,還應根據青魚的攝食習慣,造窩誘魚。

用餌技巧:自然水域內野生雜魚較多,當釣者拋下餌團後,首先招來的是行動敏捷、遊速較快的小魚,它們往往會發瘋一般地爭奪餌食。如果雜魚多的話,拋下的餌食很快會搶食殆盡,使窩點成為虛窩,窩點無餌自然無法招來青魚。為此,釣者最好能多備誘餌,采取一點拋投的方法,不間斷地向釣點內拋投誘餌,避免誘餌被小魚搶食一空。糟食中可適當地多摻一些顆粒大、比重大的餌,如玉米、小麥、土豆、山芋等,使小魚無法吞咽,只有在保證窩點內始終有餌的情況下,才有可能把行動遲緩的青魚招來。青魚口大,對釣者拋下的餌,可能三口兩口就把誘餌吞光。為了讓窩點內持久有魚,又使魚不能吃飽,最好用誘餌袋誘魚。

做窩技巧:可采用做大窩的方法,用一個纖維編織袋,在袋內裝入石頭、磚塊、麥麩、菜籽餅、小麥、黃豆、大米等植物類餌,然後將口袋紮緊,用銳器在編織袋上,戳上十幾或二十幾個直徑1~2厘米的小洞,用船把餌沈入水中誘魚,並在水面上設一明顯標誌,同時在標誌物附近拋一些引路餌。此種方法較為先進,既能將青魚招來,又不會把青魚餵飽,使覓食而來的青魚食欲不減。此外還可以在誘餌中摻加一些砸碎的螺螄,以加強誘餌的針對性。

釣組配置:釣青魚就應配備釣青魚釣組,竿鉤輪線墜不妨大一些,結實一些。竿長便於遛魚;魚線輪大、儲線多,可不懼青魚掙紮;鉤條粗大,可增加鉤子的拉力強度,鉤得牢,沒有脫鉤之憂。大墜有助於遠投,定位效果好,能有效抗擊大水面風大浪高的特點。根據上述的理由和長期的實踐來看,釣青魚的釣組較為理想的匹配應是:調性偏硬長度為3.6米的拋竿,2000~4000型大規格魚線輪,線徑在0.40~0.45毫米,長度為120~150米尼龍線。使用炸彈鉤釣組,鉤號在11~13號,鉛墜50~80克。泄力應設在釣者出大力用手拽線,能夠有出線的狀態。

施釣技巧:有心釣青魚,就得有守釣的恒心。青魚索餌謹慎,行動遲緩,加之自然水域面大水深等原因,窩點做好後,可能幾小時或很長時間無魚,釣者應有足夠的耐心守釣,不要因為別人上魚,見異思遷,把做好的窩點放棄。湖庫釣青魚的原則是:飼釣為主,以守為輔,拋餌做窩是守釣青魚的前提,恒心是釣獲青魚的保障。

識別魚訊的技巧:青魚的魚訊不同於小魚的魚訊,竿梢上不會出現頻動。通常的情況下,一是竿梢“大彎腰”,二是回線,當竿梢出現這兩種反應時,釣者應多加註意。當竿梢正在“彎腰”時揚竿效果較好。因為,竿梢的彎弓是魚中鉤的反應,回線也是有魚中鉤的信號,釣者揚竿時應稍添加一些力量,以便鉤牢中鉤之魚。

遛魚技巧:青魚中鉤之後,釣者首先應克服激動的情緒,要相信自己的釣具有能力把魚遛翻,不要因為自己的心理作用,而使措施失當。在水體有雜草或其它障礙的情況下,不要急於將魚帶至近岸,遠水的空間大,釣者只要以動製動,使竿的調性與線的作用保持一致,根據青魚沖撞的力量對泄力裝置做適度的微調,使青魚負重掙紮,待魚浮出水體的上中層後,才可將魚收至釣位附近引遛。魚的掙紮能力與魚的個體成正比,魚越大它的掙紮能力越大。遛魚時要有耐心,思想上要有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不要因為自己的勞累和急於求成的心態,在魚沒被遛乏的情況下,采取錯誤的處置,而使中鉤之魚脫鉤而逃。在遛魚的過程中,如果發現從被遛之魚口中,泛出大如雞蛋,小如葡萄般的魚星,則說明該魚已到了體能衰竭的地步,這時,只要釣者再堅持一會,青魚就會側翻在水面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