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窩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把吸引魚到釣點,並留住魚在窩的周圍持續覓食,增加釣者的魚中鉤的機會。這先要從魚的生長過程中和生活習性去研究魚的食物來源。我們知道,野生魚類是完全靠覓食水中的微生物及天然飼料為主的。我們在進行野釣時第一步就是如何通過布窩讓魚類發現餌料並引入釣點,而布窩必須應掌握以下幾個要點:

一、春天一般以釣淺為主;夏天以釣陰為主(這個“陰”不是陰雨天,而且是樹陰);秋天是以釣草為主,就是說“野釣不離草”、盡量在有水草的旁邊;冬天我們常說是釣潭,意思是說在塘的最深處垂釣,有的地方還砸冰釣魚,我們南方有“封竿之說”,一般就停釣了。

二、野釣布窩必須註意釣距。野釣要根據一年四季氣候的變化與魚活動的規律布窩,春天的魚都在大量地繁殖,而繁殖是無法在深水裏完成的,它們會紛紛遊到淺水區,利用石頭、樹枝或小草樁順利產籽,同時也覓食,一般離岸邊較近,所以布窩不必太遠,有三至五米左右就行了;夏季天氣炎熱,魚基本上不怎麽靠岸邊太近,“放長線釣大魚在這裏可以用上了”。一般在樹陰處垂釣的效果要好些,但早上6至9時、下午4至7時是魚順著塘邊覓食的時間,我們稱之為“巡塘”,這段時間可在離岸5到7米處布窩垂釣;秋季的魚都在為越冬做準備,所以它們都在草下面大量覓食,我們如果在離草不遠的地方布窩是最明智的選擇啦(有的釣友還經常把草的中間扒一個洞口,布入少許的窩料,第二天去垂釣,效果好的沒得說)。我們南方初冬還小釣釣,有的用爆炸鉤、有的用串鉤玩玩,深冬一般就“封竿”不釣了。

三、野釣布窩的用料。布窩一要根據水面的大小,水面大的應多布底料,水面小的相應的就少些,特別是水面小的就不能多打底料。二要根據塘裏的魚品種布窩料,明明沒有大口的魚,還布玉米等大顆粒料,豈不是“高射炮打蚊子”?三是根據用什麽釣餌垂釣決定布窩的用料,原則上用蚯蚓野釣的,一般用酒泡5至10天小米加20%的熟米飯,在釣前2天摻和著悶著,釣時捏個團布窩(看水面的大小而且定),20余分鐘左右開釣,續窩要根據魚情而定,不能夠盲目亂續;如果是用餌料垂釣,布窩是在“做窩”上了:就是先扔幾桿子大餌就算打窩了,然後換成常餌開釣。碰到運氣好的釣場,鯽魚等小型魚類較多的地方基本上就開始上魚了,有口就不用再補窩,野釣環境不像養殖魚塘魚的密度很大,手桿雙鉤一只鉤餌中魚一支鉤餌就打窩了,上魚不好不用急,慢慢來,要有耐心,隨著頻繁拋竿的次數增多,窩內扔下的釣餌也多,只要塘中有魚,別在乎上魚時間的長短,有魚釣就是快樂。最後提醒一點:野釣不要死抱1、2個窩釣到底,勤換新窩收獲會更大些,不信?試了就會知道的。

不管怎麽說,野釣各有各的招數,不管是哪種釣法,布是窩很重要的,我的方法不過是在實踐中揣摩的個人體會,不甚完善,朋友們只可參考,不能照抄照搬,要結合各釣處的水情、魚情,靈活機動地操作。反正一句話:“實用為上,拿魚說話”。還請高手們多多指正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