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場釣魚比賽當中,有人用空心尾浮漂釣得好,有人用實心尾浮漂釣得好。如果把他們兩個人用的漂對換,兩人都會釣得不順心。為什麽會這樣?因為他們都只熟悉自己的浮漂。

釣魚浮漂並沒有那麽復雜,但要想說清楚這個問題可真是不容易。其實我們在釣魚中遇到的很多問題,多半是用餌和釣法的問題。因為對浮漂不太了解,卻總是為選漂、調漂而煩惱。

我曾經為選漂、用漂走了不少彎路,如今從終點又回到了起點,我把我的這些想法說出來,如果能對大家有所幫助,我將感到非常欣慰。有不對之處,請大家指正。

眾所周知,在同一場釣魚比賽當中,有人用空心尾浮漂釣得好,有人用實心尾浮漂釣得好。如果把他們兩人用的漂對換,兩人都會釣得不順心。為什麽會這樣?因為他們都只熟悉自己的浮漂。

我在97年以前釣魚自我感覺良好的時候,是用的一支2號空心尾浮漂,我對那支漂太熟悉了,上餌拋竿入水,什麽時候該立,什麽時候該下沈到什麽位置,哪一個動作是假動作,我都心中有數。釣什麽魚,用多大餌,該調幾目、釣幾目,哪個動作是魚撞線,哪個動作是魚吸餌進嘴,什麽時候該揚竿我都爛熟於心,釣起魚來得心應手。

記得有一次在全國俱樂部總決賽上,第二天釣小鯽魚,浮漂是賽前在原池調好的三目。不管釣靈釣鈍就是不上魚,要不就是空竿,要不就是沒有動作。觀察浮漂的反應,我有一個強烈的感覺——浮漂調的目數太少。我用剪刀剪了大約二目的鉛皮,也沒來得及看現在是幾目,然後邊釣邊調整釣的目數,終於找到了魚吸餌進嘴的動作,越釣越快,那一場我以微弱優勢拿了一分。也因為這一場的出色發揮,我奪得了這次總決賽的季軍。

這場釣完後聽釣友普遍反映,是水的密度變小了,等自己發現後已經遲了。我是得益於對自己浮漂的熟悉。自從這支浮漂丟了以後,我有好長一段時間找不到釣魚的感覺,相信很多釣友有同感。後來我有一支4號浮漂也用得不錯,為了追求完美(動作又明顯又好看),我又試用了各種各樣的浮漂,結果哪一支漂也找不到當初的感覺,我認為是魚進嘴的動作卻沒魚,我認為不可能上魚的動作卻有魚。其原因是我對這些浮漂不太熟悉(漂型、漂尖及漂身的自重不同,反應出來的動作都不一樣)。

也確實有少量釣魚高手,能做到釣什麽魚,用什麽漂。但能把自己所有的漂都用得得心應手的人簡直是鳳毛麟角。

我說了這麽半天,只有一個意思——就是要熟悉自己的浮漂。浮漂是為了控製魚餌在水中的運行速度和在水裏的狀態,並告訴你什麽動作是魚吸餌進嘴的動作。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