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廳水庫冰釣體會
一、選擇釣具是冰釣的關鍵 俗話說,“要想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刀不誤砍柴工”。釣魚也是這個道理,要想多釣魚,精心選擇和調配好釣具是個關鍵問題。冰釣和其他季節的亮水釣魚盡管有很多相同之處,但是在環境和氣候上也有很大差別。比如,冰釣是在冰凍季節進行,水溫很低,一般在0℃~5℃,這時有的魚已經處於休眠或半休眠狀態。就是比較耐寒的鯽魚也很不活躍,吃鉤拉鉤勁都很小。根據這一特殊情況,冰釣的釣具就要和夏天的釣具有所不同。
這主要有兩點:一
是小漂細線小釣墜;
二是鉤、漂、墜要調試得靈敏度相當高。我一般是用直徑0.2~0.3毫米的進口線,用比綠豆稍大些的鉛墜,用長10厘米左右的大肚細漂,采用雙鉤組合:墜下一鉤用較小的四五號鉤;地利就是要掌握冬季水庫裏魚的活動規律,墜上一鉤用稍大的七八號鉤。腦線要比夏天釣鉤的腦線短,一般不要超過4厘米。這樣水底魚和遊動的魚,大魚和小魚都有吃鉤的機會。更重要的一點是調漂。每年在冰釣之前最重要的準備工作就是調漂。這要在家裏進行。用一個水桶或大雪碧瓶,裏邊盛滿水,把綁好的鉤、墜、漂放在水裏進行反復調試。鉛墜重減輕加,反復幾次,直調到底鉤剛觸水底,整個漂剛入水面即可。如果鉤倒在水底則漂尖露出水面一厘米左右,這種情況靈敏度最高,水底魚輕輕一碰鉤,浮漂就有反應,魚一吞鉤,浮漂立刻浮起或沈下,只要輕輕提竿十拿九穩釣到魚了。
二、選擇釣位是冰釣的重要環節
常言說得好,要做好一件事情要靠天時地利人和。冰釣也不例外。所說的天時就是根據不同的天氣選擇不同的地方垂釣;根據地形尋找魚道,選擇釣位。冰釣選擇釣位我有這樣四點體會。
1.陽坡釣淺,陰坡釣深。釣友常說的“冬釣陽”是有一定道理的。北岸向陽坡陽光充足,水溫較高,魚兒比較活躍,最冷的數九天水線1.5~2米就可釣到魚。同樣的天氣要在南岸陰坡垂釣,水線至少得2米以上,有時得3米甚至更深才能釣到魚。
2.尋找魚道並不難,坡邊走、草邊轉、找到就是一條線。我冰釣總是帶著一個帶錨鉤的2.5米長的探竿。每次垂釣之前,先打幾個冰眼,用探竿試試水的深淺,找到落差比較大的河底有坡的地方。再試試河底草的情況,沒草不好,草太密也不好,最理想的釣位應選在坡邊或草邊。另一個找魚道的方法是用眼睛觀察。深水和淺水冰的顏色是有區別的。深水的冰顏色深,發綠發藍;淺水的冰顏色淺,發灰發白。冰裏的氣泡多草就多,氣泡少草就少。魚道一般來說就在這深水和淺水交界的地方和氣泡多和氣泡少的過渡地帶。在這些地方垂釣釣的魚又多個頭又大,因為魚愛在這些地方活動,這就是所謂的魚道。
3.根據不同的時間和天氣選擇不同的釣位。剛結冰時氣溫高,水溫也高,水底魚還比較活躍,這時千萬不能釣深水,一般來說1米左右的水線就行了。隨著天氣漸冷,水線也應隨之漸深,在數九寒冬,水線就要達到3米以上。在同一天的不同時間冰釣的深度也不一樣;早晨釣深水;中午釣淺水;晚上又釣深水。我每次冰釣都鑿兩排冰眼,一排在較深的地方,另一排在較淺的地方。早晨先釣較深的釣位,這個釣位快到中午不愛上魚時,就挪到較淺的釣位去釣。到下午三點鐘左右淺處不愛上魚了,再挪回到較深的釣位去。這樣每天都能釣三撥魚。如果每天只釣一種深度的釣位,頂多能釣兩撥魚。
4.冰釣不能老挪窩,也不能不挪窩。有人說“挪挪窩釣得多”,我認為冰釣卻不盡然。因為一個釣位,由於它所處的深度、水底環境和當時的天氣決定了魚遊動和吃食的時間。不同的釣位上魚的時間是不同的。如果你在一個釣位沒釣多長時間就挪窩,可能你剛挪到另一個釣位,原先釣位就到上魚的時間了。這樣挪過來挪過去,把各個釣位上魚的時間都錯過了,所以說不能老挪窩。另一種情況是太不愛挪窩,一天到晚只釣一個釣位。有時這個釣位水過深或淺,草太密或沒草,這樣就釣不到魚。當你看到和你在同一條魚道上的釣友都頻頻上魚,你這裏卻不上魚或很少上魚,那就應馬上挪窩了。或許挪到一個好地方,可以釣到很多的魚,這就是挪挪窩釣得多的道理。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