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秋用手竿垂釣,有立竿見影、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於秋季較好的氣象、水勢、魚情等,決定了手竿大有用武之地。

    (一)中晚秋魚靠邊

    到了中晚秋,連綿的雨水使湖庫壩塘水位上升,魚兒喜在新水中覓食,便遊向註入雨水的岸邊,形成魚群的強勢。比如在夏末秋初的七八月,由於水勢大,到了“水漫金山”的盡頭,更多廣闊的淺灘成了魚兒嬉戲覓食的最佳場地。水滿魚攏邊的原因是,秋後天氣清好的日子裏,魚為繁殖後代和儲蓄更多能量,除在深遠水活動外,亦會遊向水溫相對較高的近岸尋找食物。

    (二)魚活動時間延長

    與春夏、初秋比較,中晚秋的氣象在一天中的變化不大,特別是中秋時節,氣溫、水溫相對穩定,魚兒體力旺盛,覓食積極。當我們在晨曦出現時抵達湖邊,常可見到湖面有魚泡翻出,說明魚已早早找食了,這時我們投下釣餌,垂釣人早中晚都能釣上魚,即便是新手,只要在常釣水域下竿,也不會放空。秋魚全天咬鉤的另一個因素是,秋天西南風勁吹,當午前午後陽光強烈時,也是風力愈強勁時,使水溫保持在一個較好的範圍,所以午時魚照樣咬鉤,而且這個時段中大魚的幾率更大。

    (三)使用釣具隨意

    野釣與技釣相比較,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前者釣具隨意,竹竿、玻璃鋼竿、碳素竿,甚至一根樹條,長的短的、粗的細的,不一而足。鉤漂、更是五花八門,就是用餌上也只相信自己的餌好。秋魚吃食最粗,所以在釣具組合上沒有更精確的要求。如果要做一個比較的話,在一片相魚訊的水域,兩個釣技也相似的釣手,要在魚獲上爭先,那就是釣組靈鈍的比拼了。從釣鯽角度將,用臺釣組合施釣,尾數必然要多,但遇大魚失敗的可能性亦大。反之傳統釣對釣鯽的引誘力相對弱些,發現咬鉤的次數減少,但對付中鉤大魚卻多了勝算。而從野釣上魚的角度看,用結實的釣具應為首選。

    (四)用餌較粗

    這個階段的魚對餌料很少挑剔,幾乎見餌就吃。從客觀上講,是良好的自然條件使魚不再“挑三撿四”;從主觀上講,是魚自身生存繁衍的需要。因此做窩的誘餌和掛鉤的釣餌都不必刻意追求精細。在誘餌上,凡當地常用的糧食類餌或糧食下腳料皆可。釣大魚時,可用酒糟粒、薯塊、豆餅等做窩;釣鯽魚時用大米、糠麩等細散餌。在釣餌上,撒什麽餌釣什麽魚,釣大魚時餌形易偏大些;釣鯽魚時掛半粒或四分之一粒,而用米粒掛鉤最適合輕靈釣組釣鯽,還有用橡皮筋套酒藥泡的大米粒掛鉤,是鯽魚的最愛,將於米飯揉黏後做成小粒餌掛鉤亦可,而葷餌中的草蝦、蚯蚓也是這一時節釣鯽、鯉的好餌,但蚯蚓宜粗些,半條上鉤,細則整條掛鉤。總之,只要本地有人用的餌,都是秋釣的“靈丹妙藥”,只是根據臨場實際情況有所調整罷了。

    (五)魚訊明顯

    中晚秋,魚的吃口一改往常一嘬一放的情況,在用臺釣法施釣時,漂訊的反應十分明顯,上下數次晃動的漂象幾乎沒有,就連偶有小雜魚嘬餌也是大信號。鯽魚拖漂和抽漂並見,尤以拖漂中魚率最高,大魚幾乎是徑直拖漂。用傳統臥底釣,口線短的,漂訊多呈抽漂,口線長時又變得悶漂多了。比較兩者釣法的漂訊,前者因釣靈空竿率較高,後者一旦出現信號,中魚率高,但信號傳遞的次數,前者超過後者一倍以上。所以從絕對魚獲上講,臺釣法總的收獲量占絕對優勢,註重魚獲的釣友可一試,但需註意大魚短線的問題。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