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歌大師教你看臺釣懸墜釣法的「靈鈍」
“懸墜釣法” 風靡大陸近20年了,恰逢適宜的經濟改革時代及城鎮現實水環境,促就了它不薄的群眾基礎。充分的理論研討及實戰研創空間,更使其不斷演繹著無可比擬的持續精彩。
“調4釣2”——看似簡單“臺釣”入門口訣。但深入推敲,其中道理並不簡單!就當時流行的7目軟尾浮標和所配釣組釣餌而言,4目被定為調目基點,2目為釣目基點,應有深層潛義的!容我鬥膽發揮一下說,該點正處在浮標動態上浮下行能力恰到好處的臨界“歸零”位置,即該系統最敏感調釣區段!
浮標調全目,因接近浮心點,動態上浮能力最強(有朋友曾經疑問:浮標入水越多,上浮反彈趨勢越強才對啊,怎麽會是調全目最強呢?這因為:鉛墜及釣組配重已經作用在浮標上,我們看的是平衡系統動態反應趨勢,而不是把一支浮標單獨按入水中,看它受水的浮力排擠而上彈的感覺)。臺釣理論調全目為最靈調點(假設用不著調到標身),歸納其依據有:配鉛最輕,系統質量最小,入水體積最小,水阻最小,易受外力啟動(就輕口魚情而言);且浮標調點接近浮心,信號活潑,動感最強等。從物理角度來看,這些都是符合“靈敏”定義的。但,有一點臺釣理論好象忽視了,即調目過高,浮標上牽製力太強,特定輕口魚情條件下不容易使浮標產生下拉幅度……因此,可不可以這樣想:臺釣“調高靈”,主看的是“下靈”,即系統(啟動)靈,而忽略了浮標本身下拉不易這“上鈍”的一面呢?
如果沒有“歸零點”理論的配合,我看這樣認為是有道理的。但,反思中可以發現,臺釣理論其實真的已經很趨完善!因為它即有 “調4釣2”基點定位,還有更深層“歸零點”理論的後綴!早已為我們揭示了系統動態“上浮、下沈力臨界點,信號最誇張”這一事實!特定釣組調釣“基點”的設立,說明臺釣理論即考慮了調釣高低,信號“靈敏度”物理性轉化特點,同時也表明了一般釣組常規調釣的理想區域並不在標尾兩極的動態實質。許多年來,釣手們的實踐經驗也證實了這一點......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