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定點釣,攻大鰱鱅
如何定點釣取鰱鱅,我個人臺釣半水,4.5米的戰鬥竿或鯉竿,2.5號的主線和1.0到2.0的子線,兩鉤之間相差5CM左右,用細尾大標,調到9到10目;選用新關東鉤或無倒刺4-5號挪威鉤,是直徑子,鉤條比釣鯽魚的粗,小鉤鉤輕這是吸入的關鍵,中魚全部在上唇,文明釣法
在窩內放了些如甜酒、臭豆腐發酵後帶微酸的細玉米面,豆腐渣,菜子餅等微粒的粉狀料,也可以用發酵的臭牛奶加發酵過的麥麩,加水弄的和打湯一樣,這樣小雜魚無法吃到,只聞其味,而大量的小雜魚的到來,也會引來大魚的到來。目的是為了誘鰱鱅。在水庫釣過魚就知道,一群小白條的後面,一定跟著鰱鱅,如果連小白條也沒有,那鰱鱅也只是空談。但真正的鰱鱅群(不是幾條,而是成百上千的)來了後,小白條也逃得無影無蹤。窩子的大小,窩區的寬窄,誘餌的持久性,也將決定鰱鱅是否能留下來。
要借鑒臺釣的誘魚辦法——誘釣合一!管它搓還是拉,我只管把窩子打成就得了。
釣點:陡坎,水庫大壩處,深水區
這窩子如何打呢?拋!用手拋,也可以考慮用鉤子裝上較大的餌料準確地放入窩點,如此連續不斷地打窩。這樣做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就是不驚窩,簡單得多。釣餌撮的有棗子那麽大,一開始釣水深80CM打餌也是誘魚但要求餌料比較松散,入水即化。
釣組用普通鉤子就行,鉤的距離也以3~5厘米為好。鉤子也不宜多,兩枚足矣。上鉤掛餌,餌團的直徑約1.5~2厘米左右,所掛的釣餌要求稍粘,以3~4分鐘完全化掉為好。下鉤為空鉤,當鰱鱅來吸食釣餌上時刻都在散落的餌料時,自然把下面的空鉤吸入口中。這樣不斷的投餌,不斷的霧化,使水中從下到上,形成一個立體的霧狀窩,說是實窩,其實是虛窩,說是虛窩,其實又時刻有東西補充。由於窩子大,餌料多,味道也較濃,在水中霧化成柱狀,其目的是起誘魚的作用,把這霧狀的東西傳到較遠的地方,這也可誘來更多的魚,這些餌料團全是虛窩,它的作用是誘魚;鉤子上所掛的釣餌,它在3~4分鐘內就會化掉,顯然它的作用也跟臺釣的作用一樣,既誘又釣,只是因為單憑這小小的餌團是無法做成較大的釣取鰱鱅的大窩。
為了保持霧狀體窩子的留魚和誘魚效果的持續性,應該每隔十多分鐘再補窩,再用手投3~4團雞蛋大的餌料(一定要軟!容易化,不然把魚都弄到底層就完了)或加臭奶和麥麩的湯到窩裏。這樣在垂釣過程中,霧柱狀的窩子始終有較強的誘魚效果,由於有水底草窩裏的較多餌料,窩子固定,水中又時刻保持著一定濃度的霧化餌料區,釣取鰱鱅那是極為容易的了。
至於餌料的製作,就比較簡單了。打底窩的餌料,其味可濃點,其料可粗點,我選擇豆腐渣加玉米面發酵,還可適當加點大蒜汁。投入水面慢慢融化的餌料,可加入麩皮、玉米面、油糠,同樣也是要精心讓其發酵,有一股微酸味。釣餌可更精一點,少放點麩皮,再加入點商品餌即可,其霧化的時間可由玉米面的多少與粗細來控製。這樣的做窩料的辦法看起來好象麻煩,其實可以隨便一點,只要把立體窩子打成,始終保持著其霧化效果,那麽其他一切都變得簡單了。
其他的,最重要的是要會抓口,鰱魚吃餌標的反應很小,有時只是三分之一目,這就需要釣手反應靈敏,當魚遊進釣餌時浮標出現輕微的搖晃或標尖的上下浮動,當漂出現有力的往下一搓三分之一目或半目、一目或更大時(魚訊類似浮釣鯽魚,黑漂多為鱅魚所為),揚桿必中魚,揚桿的時機要掌握在魚正好把釣餌吸入口中的一剎那,這需要釣手的多年的經驗。此時刺中魚的上唇或下鉤刺中魚的下顎。當漂出現小動作上下浮動,實際是魚正對著鉤餌附近的霧化粉末在吸食,提竿有時也可掛住魚唇或鰓、鰭
用餌參考配方:是東峻鯽100克+薯粉50克+草莓香精10克+白粉20克,蒜粉10克,餌為粉白色,比重中。
配方:魚吃飼料的塘子,魚飼料加蒜粉適當,看魚口加大餌的腥度。掌握餌的霧化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